南河城寨,附寨是一处热闹的集镇。
可经过那男孩事件后,众人兴致缺缺,无心游玩。骑马驾车,随着秦大壮直奔主寨登功。
随着脚步深入,行人渐少,附寨的喧嚣渐次沉落,穿过三道持戟挎刀甲士把守的森严关卡。
城寨内寨的核心区域终于展现在眼前。
这里依高地而建,夯土包砖的城墙比外寨厚重数倍,箭楼如林而立,垛口在寒风中泛着铁石的冷光。
闸门之后,巷道虽窄却规整有序,砖石房屋高大结实——这是寨兵精锐、军匠核心及其家眷的居所,更是堡垒真正的脊梁与最后的屏障。
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从工坊区密集传出,火星溅落在冻土上瞬间熄灭。
兵械作坊里木槌撞击的闷响此起彼伏。
一座座巨大的仓房如小山般矗立,投下浓重阴影。
披甲执锐的士兵驻守各处,往来巡逻,铁甲摩擦声与靴底踏地声交织,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内寨是城防的心脏,武库、粮仓一应军务,都由魏知寨大人总揽!”
秦大壮熟门熟路地引路,带着秦猛等人直奔军功司登记缴令。
军功司的公案前,九颗新鲜割下的鞑子首级一字排开,残留的血腥气让空气都凝着冷意。
小吏仔细验看文书、核对首级腰牌,盘问斩杀细节与归属,最终在册籍上郑重落笔记录。
功绩确凿无误!
秦猛信息登记,正式纳入边军体系,因献鞑子首级最多,按大周律法,当场擢升为伍长。
李山、张富贵等随行土兵也转为边军。凭证是领到刻着姓名的腰牌和一套沉甸甸的铁鳞甲。是一种防护上半身及臂膀,腰腹的半身甲。
另外换来了实打实的赏赐,每颗鞑子首级作价二十贯铜钱、三匹素绢,或布匹、麻衣,还有可等价换粮换马。
实物攥在手里,连一向沉稳的军头李山都忍不住咧嘴傻笑。
唯有秦猛捧着崭新甲胄,眼神平静无波。对他而言,成为正规军,这不过是征途的起点。
按原计划,秦大壮要带秦猛面见知寨官魏文。
一来凭昔日情谊求照拂。
二来更要主动交代清楚途中巡检司抢功,反杀末流武官之事,此事可大可小,必须当面说清,抢占先机。
秦猛嘱咐李山等人去附寨采买,自己则和秦大壮直奔官署。
两人刚到门口,便被一个嘹亮如号角的声音叫住。
“哎,这是大壮!稀客啊!”
来者正是知寨魏文,四十岁开外,身披精锻铁甲,黑脸膛上刻满风霜,带着几名亲兵大步走来。
“开春后就不见你来,可是小南河堡有难处?”
他拍着秦大壮的肩膀,亲热中带着关切。
可当目光扫过秦大壮身侧的秦猛时,这位久历沙场的老将眼神骤然一凝。
眼前青年身形魁梧雄壮,气势沉稳如山,绝非寻常士卒。
“这位是?”
“回知寨,这是秦武堡主的独子,秦猛。”
秦大壮连忙引荐,“今日特来补秦大哥的军籍空缺。”
“秦,秦武的儿子?秦猛?”
魏文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取而代之的是震惊与难以置信。
他脑海中浮现出秦武刚毅的面容,又想起传闻中那个痴傻的少年,眉头紧锁:“秦武故去已逾两载,为何此时才来补籍?
据我所知,他那独子。。。。。。”
未尽之语里的质疑显而易见。
“大人有所不知。”秦大壮急忙解释。
“猛子福至心灵,不久前灵窍顿开,不仅言语机敏如常人,更得先祖保佑,一身武艺惊人。昨夜在堡外连斩数名鞑子哨探,攒了军功。。。。。。”
“哦?是这样?”魏文眼中疑色未消,转向秦猛,考校之意尽显:“秦猛,你可识数字?能读军报否?”
这几乎是明着质疑他过去的痴傻。
秦猛抱拳行礼,声音沉稳如钟:“回禀大人,小子往昔只是心思混沌,并非不识五谷,不明事理。家父在世时曾悉心教导,略通文墨,能识能写,粗通数算。至于吟诗作赋。。。。。。”
他抬眼直视魏文,目光坦荡,“倒也能勉强为之。”
“吟诗作赋?”魏文浓眉猛然掀起,声调陡然拔高,带着训斥口吻:“后生!此地是铁血军寨,不是文苑楼台。
军中无戏言,莫要信口开河!”
“知寨大人若不吝指教,尽管考校。”秦猛毫无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