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看书阁>日娱:1986 > 第14章 久经考验的资本主义战士(第3页)

第14章 久经考验的资本主义战士(第3页)

菊池新闻言陷入思索。

审稿时看到宫崎树信息上的“十八岁”,他心中所想与宫崎树的思路不谋而合。

年轻就是最大的炒作热点!

同样的成就,五十岁得到和十八岁得到完全是两码事。

十八岁可以造神,五十岁人们只会在茶余饭后说上一句大器晚成。

能在十八岁写出这样的文字,稍加炒作便能吸引大量关注度。没有哪家周刊会嫌热度过剩,宫崎树的话像枚炮弹,精准击中了《文春》渴求流量的软肋。

《文春》因频繁曝光名人丑闻与花边新闻,所刊发的社会评论常尖锐直击社会痛点,多次引发社会轰动,甚至能左右名人演艺生涯或政治命运,故有“文春炮”之名,“什么都敢爆料”、“什么都敢说”是国民对其的普遍印象。

相较之下,《文春》的文学板块却始终不温不火。

作为文春炮的掌门人菊池新,绝对不是那种拘泥于形式的迂腐的人,但对此却没有什么好的对策。

《文春》的版面是有限的,不可能像纯文学杂志那样将版面全分给小说板块。这两年没有获得直木奖、芥川奖的现象级小说,也没有大量文学内容充实板块……文学板块的热度自然就小了。

并且,文学界一直以来也确实缺乏值得炒作的热点,名家们一个个的又傲得很,连他这个主编的面子都未必给,更别提配合爆料炒作、爆圈内猛料的事了。

宫崎树吃准了他的心思。

但也知道,日本人姑且是有什么“匠人精神”的,想要成为炒作的一环可以,但无底线的炒作不可能。至少手里也得拿出像《樱花树下》这个级别的作品。

良久。

菊池新既没有同意,也没有直接拒绝,只是笑着道,“让我们《周刊文春》给你炒作,还要给你顶格的稿费,好处全给是你占了。你觉得这我会同意这门生意?”

他在“生意”二字着了重音。

显然心里已经没有把宫崎树当做是纯粹的作家了。

“其实,集英社旗下的《昴》早就这么干了。”宫崎树语气平淡,“可惜他们的编辑部很蠢,只懂炒作捞钱,既不培养作家,也不争取芥川奖,现在《昴》连年走低,应征的作家越来越少。”

“但我相信,菊池总编不是那群蠢货能比的,您看得懂什么是长期利益,什么是百年品牌。”

“只要我在《文春》出道,就与刊物绑定了。您给我顶格稿费、版税、配合我炒作,所有的热度最后都会归到《文春》头上。”

菊池新眯着眼道:“我虽然看好《樱花树下》,但仅凭这一部作品,远远不够。”

宫崎树露出得逞的笑容,抛出最后的底牌:“我可以保证拿下芥川奖、直木奖。和文艺春秋社深度绑定在一起,纯文学作品投文艺春秋社旗下的《文学界》,通俗作品就记忆发在《文春》。”

“社里应该有那种类型的合同吧,以拿到奖项作为目标的对赌协议。如果我做到的话就给我顶格稿费,做不到就就按最低标准来。”

宫崎树知道,虽然两大奖是文艺春秋社主办,但最终评选的权力却不在这些编辑的手上。

所以才敢开口就是这样的协定。

狂人狂语,挥斥方遒。

这席狂言如惊雷炸响,震得菊池新与中山和音目瞪口呆。

中山和音忍不住提醒道:“宫崎君,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直木赏、芥川赏哪是那么随便能拿到的?现在最年轻的直木奖得主,都还要追溯到三十年前时年22岁的石原慎太郎。”

“我知道。”少年抬手点了点太阳穴,眼神亮得惊人,“但我有信心,我还有很多作品的构思都在这儿存着,它们随便一部,都不会比《樱花树下》差。”

“疯了…真是疯了的……”

菊池新板着一张脸,严肃道:“宫崎君,你真的只有十八岁?”

“如假包换。”

“我活了五十年,从没见过你这么狂的人。”

“我认为我有狂的资本。”

“好!”菊池新最终拍板决定:“我可以给你千字五万円的稿费标准。之后,视《樱花树下》的市场反响配合你进行炒作。版税,我最多能给到你10,如果你能在三年内拿到直木赏、芥川赏,我再给你提到顶格的13。”

“如果做不到,也不需要你和我们文艺春秋社签独家,签最低标准。之后公事公办,该是你的还是你的,不属于你的,一分都别再开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