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间回到现在。
菊池新抿了口茶,接着说道:“你提交的内容梗概我也已经看了,你的规划是在十六万字左右将《樱花树下》完结?”
“是的。”
“16万字,根据我们《周刊文春》的连载标准,最多能连载32周,差不多8个月时间。”菊池新的八字胡随着话音颤了颤,“读者反响好的话,文艺春秋直接接档出版。”
宫崎树心中了然。
这个时期的日本文学作品,能否出版单行本并无定规,全看作品后续热度与出版社安排。譬如渡边淳一的另一部作品《失乐园》,便是先在《日本经济新闻》连载,完结后才由讲谈社推出单行本。
而文艺春秋社旗下既有《文艺春秋》《周刊文春》等报刊平台,又具备出版资质。
若作品获市场认可,从连载到单行本的出版可以称得上无缝衔接。
宫崎树抿了口咖啡,抬眼直视对方,直接切入正题:“菊池总编,请问我的稿费标准是多少?“
茶桌对面,菊池新放下茶杯,捋了捋自己精致的八字胡,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宫崎君觉得,自己配得上多少?”
显然他是吃准了年轻人脸皮薄,想等宫崎树先松口把自己的身价放低。他没有直接说出自己心中的数字,反而将问题重新抛给宫崎树。
总编是装糊涂的高手。
可他没料到,眼前这张稚嫩的18岁脸皮下,是一个久经考验的资本主义战士的灵魂!
宫崎树直视着菊池新,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我觉得,我值千字六万円。”
久经考验的资本主义战士,坚定不移地站在了资本的对立面。
文豪,从不含蓄。
沉默,震耳欲聋。
办公室里瞬间陷入死寂。
连一旁陪同的中山和音都忍不住轻颤了下眉毛。菊池新猛地挺直脊背,八字胡几乎要翘起来,脱口而出道:“这不可能!”
欣赏归欣赏,生意是生意。
他不可能因为自己对宫崎树的欣赏,就坏了行规。
说完,他才意识到失态,快速理了理西装领口,解释道:“宫崎君,你能说出这个数字,说明是对我们《周刊文春》有所了解的,但了解得……不够深。”
“千字六万円的标准确实存在,但那是给司马辽太郎、渡边淳一这样获得过芥川奖、直木奖、菊池宽奖的名家的。而且,这还要建立在稿子的质量过硬,经过市场验证后再从原定稿费标准提高。”
菊池新尽可能让自己的语气委婉:“而你,宫崎君。”
“我作为总编欣赏你的才华,认为《樱花树下》会是一部畅销的作品,但你毕竟只是新人,要价千字六万円绝无可能。要知道,我们《周刊文春》已经是业界对新人待遇最好的报刊了……”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不至于将这场谈判闹得太僵。
这时候,宫崎树要是识趣的话就应该知难而退,选择体面了。
但涉及到钱的事,宫崎树从不退步——
“菊池总编,我说的是,我这个人值得千字六万円。而不是单单《樱花树下》值千字六万円。”
“嗯?”菊池新眉头一挑,来了兴趣,“你这个人?”
宫崎树慢条斯理地说道:“我今年只有十八岁,不管是《文春》还是《日经》,亦或是《新潮》、《群像》……这些刊物,历史上都找不出一个比我还要年轻的连载作家吧?”
“这……”菊池新想了想,最终摇头:“没有的,你确实是我所见过最年轻的作家。”
“所以比起《樱花树下》的质量……”宫崎树郑重说道:“我的年龄、我的这张脸才是最有价值的。随便炒个‘文坛百年最年少’、‘神颜文豪’的噱头,《樱花树下》和《文春》都能得到大量曝光。”
这时候的日本人还是太淳朴了,宫崎树选择直接搬出四十年后内娱的打法。作品是没有的,热度是靠买的,只要有流量,那就是对的。
菊池新闻言陷入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