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池新起身回到办公桌,操纵着个人电脑,很快打印出一份带着温度的合约文件,同时招来隔壁办公室的秘书:“小林,带宫崎君去签合约,就按这份模板。”
“是,总编。”
门外应声走进的秘书裹着黑丝,领着宫崎树往签约室去。中山和音望着少年的背影,忍不住道:“总编,我真没想到你会给他开这么高的稿费。”
“我也没想到,在那一瞬间真的被他说服了啊……”菊池新捋了捋胡子,一阵懊恼:“真是狡猾的小鬼。要是不答应他的话,看他那样子,是会去转投《日本经济新闻》的。”
中山和音表示认可地点了点头。
业界不止有《周刊文春》一家有经营文学板块的周刊,竞争相当激烈。
更何况现在日本正处于经济极大繁荣期,会社之间为了争抢人才甚至发展成为人盗合战。而出版社之间为了留住优秀的作家,也是不约而同的开出更高的稿费标准。
但像宫崎树这样,以一个纯素人的身份,从总编手里砍下千字五万円的稿费标准,绝对是极为罕见甚至绝无仅有的。
素人手里才多少议价权啊?不被出版社打压就不错了。可就是这样,宫崎树还是做到了,而且是从菊池新手中。
业界共识——
菊池总编,从不做亏本买卖。
中山和音忽而轻笑:“总编肯开这价,怕不只是担心他跑去《日经》吧?”
菊池新指尖摩挲着八字胡,像是在回答中山和音,又像是在自言自语:“我从业三十年,什么样的作家没见过?可这么狂的……确实是。《樱花树下》前三章共计21444字,按照菊池新刚刚给他开出的稿费标准,到手就是……
一百零五万円的稿费!!!
“银行卡,三菱银行或者樱花银行的都可以。”财务熟练的操作电脑,将宫崎树的信息录入进文艺春秋社内部的结算系统。
“三菱银行吧。”
宫崎树递出自己的银行卡。
滴……滴……
打印机传来运作的声音,很快一张确认单便递到宫崎树手里。
“稿费共计一百零五万円已经转到你的银行卡里了。”财务推过单子,“你看要不要先去街对面的三菱分行查收?确认后再在确认单上签字。”
“税款这里会为你代缴。”
好嘛。
原来菊池总编开的价格还是税后的。
宫崎树越来越喜欢这里了,干脆利落的在确认单上签了字。
这大型出版社唯一的缺点就是稿费结算只走银行,钞票跟未来一样变成一串冰冷的数字,都没有实感了。
将银行卡收好后,便回到中山编辑的办公室,打算交上《樱花树下》。此刻办公室只有她一人,《文春》文学板块的热度,不足以支撑每天都有作家上门投稿。
中山和音此刻很闲。
“中山编辑,我来交稿子。”
“交稿?”
中山和音有些疑惑:“你昨天不是已经交上来了吗?”
“我昨晚把的内容也写出来了,请您过目。”
“……多少字?”
“大概一万两千字。”
宫崎树耿直地说道。
小说不是物以稀为贵,不是每周他能产出的内容越少,编辑部给他开的价格越高,这是按字收费的。在得到编辑认可的前提下,出产的内容越多他赚得也就越多。
不同于迂腐的坚持传统的日式作家,他早早就拥抱科技。
打字机敲得冒烟,所谓周更五千字的行规底线,他一天就能完成。
别说一周五千字了,一天一万字也是小意思。《樱花树下》十六万字最长要在《文春》连载八个月,可他半个月就能写完。
四十年后网文的生产力,小姐。
中山和音显然吃了一惊:“你写得这么快?”
“拿多少钱办多少事,中山编辑这么看好我,我也不能让您失望。请放心,内容上绝对没有问题。”
“稿子放那里吧,你的稿子已经能排三期的量了,不急。我晚点再看。”
他依言将稿纸码在桌上,又问道:“对了,中山编辑,《樱花树下》连载期间,我能投别的稿子吗?”
“你小子……真想三年内拿两大赏?”中山和音推了推眼镜,“先把《樱花树下》好好写完再说,别好高骛远。已经和总编敲定了,下周四就会见刊。”
中山和音想了想,还在《文春》上连载的两篇稿子已经有一篇快要完结了,便说道:“《文春》小说版面,最多还能容纳一部作品。”
“如果你新投的稿子,符合质量标准的话……”
“这个位置可以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