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长。”沈善登小跑着过去招呼。
如今韩三平除了是中影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也是北影厂的厂长,这里也是他的根据地,北影厂也是中影的核心制片单位。
一个人的地位,不只是看位置,也要看时机。
如果是12年之后,《泰囧》之后,中影董事长,同样的位置,权力会下降。
因为《泰囧》意味着中国电影摆脱了生死危机,没有了外部强大的压力,这个位置就不可能有几乎能整合中国电影所有力量的权力。
而放在07年初,在这个古装大片岌岌可危,好莱坞虎视眈眈,中国电影处于生死存亡的时间点,韩三平就有能调动中国电影所有市场相关的力量。
韩三平和一个制片部高层打趣:“这小子和算命的一样,先给我来一个霉运当头,不听他说,好像还不行了。”
沈善登立刻道:“厂长,我是支持大片战略的,只是古装大片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了。我们三大导已经败了,港岛导演本身是败军之将,吴宇森虽是国际大导,但也是丧家之犬,绝对扛不住古装大片危在旦夕。”
“古装大片的未来,我们新生代电影人不去抗,这个电影类型就要完了!”
韩三平心里一动,但是嘴上道:“怎么和你导师说的一样,口气大。我们和港岛是一家。”
沈善登做出受教的样子。
在办公室坐定,韩三平也不耽误时间:“行了,聊聊《绣春刀》吧。”
他之所以想见见沈善登,是多方面考虑的,一个是沈善登是北电管理系主任的学生,算是半个小辈,然后沈善登那篇产业文章,让他有所触动。
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沈善登懂事,不是走行政团队门路,也不是走北影厂关系,当然了,可能也是走不通。
而是一个“古装大片产业升级”的电影剧本,拿了一个项目过来,经过制片部门审批,发现果然有点意思。
这种情况,韩三平不介意见一见。
他现在是真需要类似于宁浩那样的年轻导演冒出来,有能力,又愿意搞商业片。
沈善登展示ppt,介绍《绣春刀》项目,此《绣春刀》是《绣春刀之日月重开》,和前世《绣春刀》完全不同。
剧本的年代不放在崇祯年间,而是聚焦于明朝建立时期。
“古装大片,不管是三大导,还是港岛导演,都只是浮于表面,古装大片古装只是表,内在是历史。”
“现在以东方奇观+西方内核的片子,把最重要的财富丢了。古装大片应该紧扣历史,特别是秦汉唐明这样千古王朝。”
“诸位领导,应该也知道好莱坞的超级英雄以及成功的系列电影,在我看来,古装大片着眼于大王朝,就相当于成功电影的续集。”
“因为我们的观众,对这些王朝,对其中的人物耳熟能详,可惜,我们制作水平做不出来,这就是古装大片产业升级的意义所在!”
“以中华之古装,内嵌中华之魂,看似大制作,实则低风险。再结合厂长的大片战略,从投资、制片、发行全产业分担风险,更是进一步降低了制作风险。”
“看似是大制作、大投资,实际上是低风险、高收益。”
“关键就在于古装大片的魂,也就是内核,也要是我们的。”
此言一出,韩三平和制片部门的领导,皆是一震。
内行看门道,光是这番认识,确实有点意思。
沈善登道:“《绣春刀》的故事,我要以角色人物为一个切口,像是战场记者一样,去展示元末明初这个时代。”
“中华文明自唐朝安史之乱一路下跌,文明持续下跌已经六百年,十个甲子,远超东汉末年到唐朝建立。到元末,包税制度下,精英集体沉沦,更是眼看已经要行将就木,踏入棺材中了。”
“而朱元璋就是那触底反弹的最强大阳线,将衰老腐朽的中华文明止跌向上,明朝更是呈现出远比汉朝那个中华文明处于青少年时期更为壮阔的气象!”
“让中国从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还老重回壮年,开启新一轮主升浪周期,朱元璋是谷底的那根冲天大阳线。”
“我不要那批判,不要那撕裂,不要那丑化,不要那黑话,我只要的是一个日月重开的新天地!”
“以大明的日月重开,重开这古装大片的一片天,造就我们独有的历史大片!”
前世,古装大片,随着三大导完蛋,基本上也就完蛋了。
按理来说,风口过了。
但,沈善登认为风口没有过,只是制作水平和从业者,没法满足观众需要。
没有风口,他便制造风口。
无人扶我凌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
沈善登将电影主题这么一说,办公室里一时落针可闻。
都惊住了!
韩三平两眼放光,主题宏大,立意高远,这才是他心目中的大片口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