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看书阁>陈桥兵变的来龙去脉 > 第6章 公事与私事,赵光义的谏言(第2页)

第6章 公事与私事,赵光义的谏言(第2页)

虽然陈守义还是第一次见到潘美,但想来潘美此人能被陛下派去宣告称帝一事,此人定是陛下心腹。

故而他也存了交好的心。

祖宗已经助他推了一把了,他又不是扶不起的墙泥巴,当然知道人脉的重要性。

大事均已安置妥当,赵匡胤环视三军,当即下令:“全军拔营!回京城!”

“遵命!”

将士齐声大喝,心神澎湃激动。

而陈守义与潘美,楚昭辅三人则纵马疾行,直奔京城而去。

大军返程,赵匡胤纵马当前。

片刻后,赵普从后方匆匆赶到,在赵匡胤的示意下,二人并马而行。

“陛下,那人名叫陈守义,是开封城外中牟陈家村人,年三十有二,家有五口,入军十年,斩首三十二级,为军中普通兵卒,为马仁瑀同乡……”

赵普当即将刚刚查到的所有事皆全盘告知,甚至连陈守义其儿子的性情,都查的一清二楚。

“斩首三十二级?怎地还是个普通兵卒?”赵匡胤有些疑惑。

按军法,斩首十五级可升为都头,虞候一职,统领百人。

此人即已斩首三十二级,怎会还是个普通兵卒?

“回陛下,此人的人头赏次次都拿来换了赏钱,不曾升将。”赵普道。

赵匡胤这才心中了然。

这种情况,在军中并不少见,许多底层士卒都会将军功拿来换赏,以补家用。

“此人倒是有几分机灵与勇猛……”赵匡胤沉吟下来。

为他披黄袍那出戏码,在整盘计划中是重中之重,不可忽视。

一开始,他是将此功安置在一位心腹亲兵上,方便后日提拔,却没曾想被陈守义抢了去。

既然事已成定局,此人身世也无问题,他便觉得陈守义可堪一用。

可是,给他个什么官职好呢?

正当赵匡胤犹豫着的时候,身后听到二人谈话的赵匡义,哦不,此时已是赵光义纵马上前。

“陛下,臣弟有事要奏。”

“廷宜何事?”

“陛下可是在想授陈守义何等官职?”赵光义眼波微动。

“确是。”赵匡胤疑惑看向弟弟,“廷宜有何意见?”

“回陛下,依臣弟来看,此人可重赏,但不可重用。”赵光义毫不犹豫说道。

他倒不是刻意针对陈守义,对他来说,陈守义仅仅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而已。

但这个小人物,却数次抢了他的话,让他心中着实不爽,故而见此机会,便刚好说上一句。

一旁的赵普嘴唇蠕动了一下,想插句话,但想了想,还是按了下去。

“哦?此话何解?”赵匡胤更加不解。

“陛下,依臣看,此次计划中,臣与则平等人确有拥立之功,但都不及陈守义此人。”

赵光义先是捧了一下陈守义,继而说道:“此人为陛下黄袍加身,起到一锤定音之效,外及拥立谏言之功,故而吾等不及。”

接着,他话锋一转:

“然,拥立之功已是常人一辈子难以企及的功劳,更何况加及首功,此等泼天功勋在前,一旦重用此人,难保其将来不会居功自傲,尾大不掉……”

听到这番话,哪怕是赵普也不禁点了点头。

这也是为何他们一开始,没有将‘黄袍加身’的戏码,安排到赵匡胤心腹大将身上的缘故。

本就是大将,若再加及此等功劳,难免不可控。

但陈守义说到底还只是个小卒,现在言之将来,是否尚早?

赵匡胤听完也沉默下来,像是在思考这个问题。

赵光义倒是不急,他知道,志在帝王的兄长不会容忍他说的那种事发生,会做出他想要的选择。

果不其然,片刻后,赵匡胤淡淡说道:

“既然如此,那便等日后,看看此人表现如何再说……”

(注:马仁瑀并非开封人,这里只是为了剧情需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