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的“义诊”,自然吸引了不少贪小便宜的居民。他看得不快,但极为认真,无论对方是什么病,他都仔细问诊,开出的方子也都是些最常见、最便宜的草药,绝不让病人多花一分冤枉钱。
他的这番做派,很快就在街坊邻里间传开了。
终于,一个干瘦的、被丫鬟搀扶着的老妇人,走进了药铺。她咳嗽得厉害,每咳一声,都仿佛要将心肺都咳出来。
杜若一眼就认出,这正是他们情报里,花臂龙那个病重的老娘。
他心中一凛,但脸上依旧保持着镇定。
他为老妇人诊了脉,又仔细询问了病情和之前用药的情况。老妇人的丫鬟,从怀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一张已经泛黄、边角都磨破了的药方。
正是那张所谓的“古方”。
杜若接过药方,只看了一眼,心中就有了数。这方子上的字迹确实古怪,但对于他这种家学渊源的人来说,并非无法辨认。更重要的是,他发现这方子虽然用药看似凶险,但配伍极有章法,确实是治疗肺痨的良方,只是其中有两味药,药性过猛,需要用其他的辅药进行调和。城南那个张大夫看不懂,不敢用,是情理之中。
一场精妙的表演,开始了。
杜若先是眉头紧锁,做出一副苦苦思索的模样,嘴里还念念有词,引得周围看热闹的人都伸长了脖子。
接着,他像是忽然想通了什么,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拿起笔,在那张古方旁边,龙飞凤舞地开始批注。
他没有直接修改古方,那等同于打了开方人的脸。他只是在旁边,用极小的字,写下了自己的见解:“此方精妙,然虎狼之性过显。若以‘川贝’易‘半夏’,佐以‘甘草’三钱调和,则药性可温,效力倍增矣”
写完,他将方子递还给丫鬟,语气平淡地说道:“此方乃高人所开,学生不敢妄改。只是斗胆,附上一点浅见。老夫人不妨将此方拿回,给原先开方的大夫一观,或许会有奇效。”
他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点出了药方的精妙,给了原开方人面子;又不动声色地指出了改进之法;最关键的是,他将“决定权”交了回去,姿态放得极低,完全没有抢功的意思。
那丫鬟和老妇人千恩万谢地走了。
杜若则长出了一口气,收拾东西,准备收摊。
他知道,鱼饵已经撒下去了。
接下来,就看那条“龙”,会不会上钩了。
当天深夜,当杜若正在祠堂里温习医书时,一个黑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他身后。
“你就是今天在回春堂义诊的那个大夫?”
一个沙哑而又压抑的声音响起。
杜若心中一惊,猛地回头,只见花臂龙那张带着刀疤的脸,在摇曳的烛火下,显得格外阴沉。
他正死死地盯着自己,那双眼睛里,没有了白天的嚣张跋扈,只有一种近乎绝望的、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时的紧张与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