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林的脸色有些难看。
“说你乱搞改革,违反了国家政策。”
林涛放下茶杯,走到窗边。
外面的街道上,几辆解放牌卡车正在卸货,工人们挥汗如雨。
远处的钟楼指针指向了十二点半,整个城市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有些慵懒。
“红星,分析当前政策环境,我们的改革方案会面临什么风险?”
“政策风险分析:1979年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对企业内部改革的容忍度较高。主要风险来自于地方官员的保守态度和既得利益者的阻挠。建议提前准备应对策略。”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进来。”
门开了,轻工局的张副局长走了进来。
他是个四十多岁的胖子,穿着一身中山装,脸上总是带着官僚特有的严肃表情。
“张局长,您怎么来了?”
林涛连忙起身迎接。
“林厂长,我是来了解情况的。”
张副局长在沙发上坐下,王红林连忙给他倒茶。
“听说你们厂要搞什么改革?”
“是的,我们想试行一下新的管理制度。”
林涛在对面坐下。
“具体是什么制度?”
张副局长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
林涛把改革方案详细介绍了一遍,张副局长一直在认真听着,偶尔点点头,表情看不出喜怒。
“林厂长,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
张副局长放下茶杯。
“现在是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既要积极进取,也要稳妥推进。”
“我明白您的意思。”
林涛点点头。
“我们会控制好节奏的。”
“另外,有些老同志反映,说你们的改革太激进了,担心影响稳定。”
张副局长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这个问题你要重视。”
“张局长,我想问一下,如果我们的改革能让厂子扭亏为盈,局里会支持吗?”
林涛直视着张副局长的眼睛。
“如果真能扭亏为盈,当然是好事,但前提是不能出乱子。”
张副局长沉默了一会儿,缓缓点了点头。
“我保证不会出乱子。”
林涛的语气很坚定。
张副局长走后,办公室里又恢复了安静。
王红林关上门,走到林涛身边。
“涛哥,看来局里的态度还算支持。”
“明里支持,暗里观望。”
林涛拿起桌上的文件翻看着。
“真出了问题,第一个跳出来撇清关系的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