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看书阁>大明王朝1627 > 第1章 天胡开局啊,大明我来了!(第3页)

第1章 天胡开局啊,大明我来了!(第3页)

朱由检对众人摆了摆手,示意他们退下。

徐应元会意,连忙带着一众内使退出了房间,并将房门轻轻带上。

待众人退去,朱由检这才上前扶住摇摇欲坠的周王妃。

“长秋,认真听我说。”

周钰猛地一怔,泪眼婆娑地看着他。

她来不及细想,朱由检已经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在她耳边低声说道:

“我一入宫,你马上去寻岳父大人,让他把我入宫的消息尽可能传出去。”

“一定要亲自去,让他用府内信得过的小厮去做,万万不要动用南城兵马司的人马,知道吗?”

周钰陡然遇此大变,一时之间无法理解其中深意。

她只是下意识地抓紧了朱由检的衣袖,惶然问道:“为……为什么要这么做?南城兵马司的人不是更快吗?”

朱由检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能在如此惊慌中还问出关键,已是难得。

他用最简练的话解释道:“此去宫中,终究吉凶未卜。我量魏忠贤也不敢动手,但最好还是把消息传出去,越多人知道我入宫了,我就越安全。”

“但是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动用南城兵马司一旦被人察觉就会显得我居心叵测,行事阴私。两下一较,倒不如动用贴心小厮,慢一点也无妨。”

周钰点头捣蒜,快速重复道,“你一入宫,我就去找父亲,用府内亲信小厮去传信。”

她深吸一口气,又补充道,“做好这件事后,我马上回府,安排府中哭临布置,间接地把消息尽可能传播开去。还有田妹妹、袁妹妹,他们的父母也在京中,我也可以间接布置。”

朱由检心中忍不住赞叹,用力拍了拍她的手,宽声劝慰道,“也不必过于惊慌,宫内还有皇嫂护持,如此行事只不过以防万一罢了。”

见已交代完毕,他便转身,正欲推门而出。

“殿下!”

周钰却在此时突然开口叫住了他。

朱由检脚步一顿,回过头来,只见这十六岁的少女站在房中,云鬓凌乱,脸上还挂着泪珠,一双眼睛却满是认真。

她凝视着他,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

“君若不谐,妾必不独存。”

声音不大,却如金石落地,掷地有声。

朱由检正是满脑子思绪的时候,被这句话震得一时反应不过来。

他张开口想说些什么。

例如理性角度其实没那么危险,只是以防万一。

又或者感性角度,说他洪福齐天,身上必有列祖列宗保佑之类。

但是千言万语涌上心头,终究只化作一个重重的点头。

他没有再多说一个字,猛地转身,推门而出。

门外等候的众太监立刻围了上来,手脚麻利地为他披上最后一件素白色的斗篷。

此时已是申时末,天色将昏未昏,自蒙古高原吹袭而来的北风,顿时吹得斗篷猎猎作响

……

信王府外,涂文辅伫立良久,脸上丝毫不见怨气。

“干爹,要不要去催一催?”身后的小太监压低了声音,带着几分谄媚。

“噤声。”

涂文辅头也不回,声音不大,却让那小太监浑身一颤,再不敢多言。

催?催什么催?

天底下最不能催的,就是主子。

他涂文辅能在宫里爬到御马监掌印的位置,靠的不是别的,正是这份眼力见和耐心。

所谓“履霜,坚冰至”,天启皇帝驾崩,便是这深秋,所以会额外在正文中说明,请各位担待。

后续的史料引用都放到“作者的话”里面,不占用正文字数。

史料空白、模糊的地方,我会自行根据参考材料推演补充。

例如本章提及北直隶人口800万,实际上按万历时黄册丁口统计只有300万出头。

我是根据《中國人口史》和满清时期的河北人丁数据推测扩大的,实际上我感觉还是偏保守了。

毕竟从辽东涌入关内的难民就有数十万了。

这些我自行推演,或编造的数据我也会额外注释,以免大家以为是真的史实。

各种地摊文学,低级阴谋论已经够泛滥的了,我不希望我也成为其中一份子。

最后,这一章唯一虚构的就是周皇后的闺名……没办法,确实找不到名字。

关于周皇后,是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的,本书中不一定提到,我有个《题周皇后家事疏》放作品相关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