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天时间发酵。
“宫崎树”这个名字,在封闭的作家圈子里也渐渐传开来。
宫崎树脸颊微热,笑着摆了摆手:“前辈谬赞了,我还有很多要向您学习的地方。”
当面“搬运”原作者的作品,还要被本尊夸赞,这让脸皮薄的宫崎树心里直发虚,选择跳过这个问题,“您今天来这,是新的稿子写出来了?”
“创作的速度哪里跟得上你们年轻人哦,还在取材呢。”
渡边淳一嘿嘿一笑,露出一个“你懂的”的表情。他的性格看起来完全没有中年人该有的稳重,甚至有点老不正经的意味在。
宫崎树倒也不觉得奇怪,毕竟这里是日本。
在未来,头发掉得没几根的老头去逛成年录像店、漫画店的都有不少。
“是我让渡边老师来的。”中山和音开口,掂了掂手里的稿子,“我打算请渡边老师为你写一段推荐语。用在封面,或者扉页。”
“对那些质疑你的人,也算有一个很好的正面回应。”
“等《樱花树下》出版了,这些也能用得上。”
日本对个体尊严看得很重。
娱乐类周刊必须确保素人不出镜,若未打码可能因侵犯隐私权面临高额索赔;未经授权使用他人冠名或发言,同样会因侵权受到重罚。由于法律约束严格,几乎没人敢在这些方面造假。
让质疑的焦点亲自出面站台,所有的质疑声自然迎刃而解。
弄清缘由的宫崎树转身,向渡边淳一道谢:“多谢前辈关照。”
都说同行是冤家。
在论资排辈成风的日本文坛,同行相轻更是家常便饭。
渡边淳一非但没凭资历联合出版社打压新人,给自己腾出位置,反倒应下写推荐语的请求。换作心胸狭隘的人,怕是早跳出来借“文风相似”炒作了。
这样的气度,也算是担得起“君子”二字了。
在这个讲究辈分的圈子里,能对一个“疑似模仿者”、“疑似马甲”的素人作家如此宽厚,甘当绿叶,绝非寻常人所能做到。
他就说作者的人品和作品,真得区分开来看吧。
这渡边淳一写的虽然都是三观震撼国人的情爱故事,但在做人这一块确实没得说。
渡边淳一摆摆手,语气轻松:“多大点事,谁还不是从新人作家走过来的。”
“我可不是在卖中山编辑面子。”他忽然正色道,“就算《文春》总编亲自来求,作品不好,我也不会坏了自己的名声。我只是觉得,《樱花树下》确实写得好,宫崎君你也是个值得栽培的后辈。既然能给日本文坛添把火,我不介意当那根引柴。”
“是。”
都这态度了那还能说啥,宫崎树心中暖暖的。
穿越到现在,还没有遇见能让他打脸的人和事……
不过,这样也挺好的。
在一片善意中被簇拥着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