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树打定主意靠贩卖知识牟利,却没有急于动笔。
他首先要弄清这个世界的文化脉络具体是如何发展的……
原身确实不怎么爱读书,记忆里,夏目漱石、川端康成等文豪的名字虽然有出现,但他们具体写了什么却无从知晓。
“幸子姐,我能进你的房间看看吗?”
“随意。”
蒲池幸子在厨房忙碌,声音混着刀具切菜的轻响传来。
吱呀——
宫崎树推开木门,幸子的房间映入眼帘。粉白条纹床单铺得平整,衣物叠成豆腐块收纳整齐,不大的书桌上摆着几瓶平价护肤品,以及一本日历。日历上画着圈,上面标注着“超市特价日”。
占地面积最大的,反而是一个小书架。
宫崎树径直朝书架走去。
他了解蒲池幸子的过往:初中时加入田径队与吉他俱乐部,高中时加入硬式网球队和文学社,兼具运动与文学的健康爱好。
浅胡桃木格子间,宫崎树很快锁定目标:“紫式部、夏目漱石、川端康成……”
书架上的书因氧化泛着蜜色,显然有一段年头了。但蒲池幸子是真的很爱惜书,就连一般人到手就扔的腰封都被细心保存下来贴在书上。
腰封上印有与该图书相关的宣传、推介性文字,早在1957年就被日本人投入使用,直到90年代才传入中国。
宫崎树定睛看去,腰封上的内容令他大跌眼镜——
11世纪初,一名叫做紫式部的作家横空出世,写下《橘氏物语》,成为日本物哀美学的源头,被誉为国宝;1905年,夏目漱石写下《他是狗》,批判明治社会弊端,入选日本中学教材;1935年,川端康成写下《夏村》,代表亚洲拿下写得再好,能与出版社谈条件的余地很小。
写作这个行当。
一方面,你得行;另一方面,得有权威人士和大众读者觉得你行。
唯有二者兼具的大作家,才有底气和出版社谈条件、议版税。
知名作家与普通作者的版税差或许上限只有6,看似不多,但若乘以十万乃至千万的销量,便是笔惊人巨款。待名气攒够,再发表《雪国》这种作品来给自己镀金身,披袈裟,后半辈子在日本逍遥度日便无虞。
“来钱必须快,《群像》、《新潮》这些月刊先排除。稿费相对低不说,发钱还慢,从投稿到获奖再到结算,少说要等半年。”
“选作品也有讲究,别挑太知名的,名气越大的作品,越早发表越亏。”
从具体作品到目标连载刊物,再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宫崎树考虑了很多。最终,笔尖落在白纸上写下,先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