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看书阁>1983:我在东京做游戏 > 第三章 游戏标准,手焊电路板(第1页)

第三章 游戏标准,手焊电路板(第1页)

次日,车库。

小林彻拿到了他所需要的一切工具。

送东西来的是小林健太郎专属司机,叫做小泉,冷着一张脸,似乎不爱说话,一看就很会吃拉面,他放下东西以后就走了。

现在这些东西全部都成了小林彻的私人物品。

电烙铁,电路板,绝缘胶,线缆,一应俱全,甚至还附赠了一台超级经典的8英寸显像管电视。

没错,8英寸。

主流平板电脑都是101英寸,也就是说,这台电视的显示屏,比后来的平板电脑还小一圈。

外壳倒是沉重无比,一只手根本拿不动。

另有世嘉sg1000对应的开发套件。

开发套件是一系列工具的统称,包含从软件到硬件的一系列工具,用来模拟实机环境。

开发套件可是必不可少的,就像是开枪需要有子弹一样,开发程序也需要有对应的开发套件,这样才能模拟实机环境从而进行开发。

否则,没有开发套件的情况下手焊电路板也不是不行,但最终成品未必能够适配对应的游戏机。

至于这一系列的开发套件多少钱……

小林彻不得而知,但肯定不会便宜。

不是有个在世嘉当部长的爹,一般人还真弄不起这么昂贵的套件。

八十年代,编程已经不靠纸带子打孔了,现在也已经有了家用电脑,虽然比不上那些中型大型计算机,但足够负担简单的编程需求。

此刻摆放在小林彻眼前的这台电脑,就是一台富士通公司于1983年推出的新品。

富士通pc8208。

意思是1982年,富士通制造的一台8位电脑。

自带显示器,机箱需要躺着放在桌面上,所有的硬件都不能私人订制,甚至无法随意拆卸,连机箱侧板都需要专门的工具才能拆下来。

——后世人们习惯的显卡内存cpu等客制化零件,在当下都还没有成为固定的格式呢。

世界上第一台制式电脑现在才刚刚出现,就是微软公司推出的sx,最早制定了后来通用的电脑器件规格。

此时的电脑还没有图形界面,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玩懂的设备,需要依赖输入指令来运行。

好在,小林彻能搞懂。

小林彻打开命令界面,但是,半晌却敲不出第一个字母。

靠着这些全套设备,他当然可以做游戏,而且一个人也可以做。

因为八十年代很多游戏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当下的设备也很难称得上什么画面可言。大名鼎鼎的‘et外星人’,就是一个程序员用三个星期的时间写出来的。

虽然游戏不怎么样,但足以证明一个人也可以做游戏。

可这就带来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做什么游戏?

小林彻陷入深思。

做游戏之前,总要了解游戏机的基本性能。

sg1000采用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的硬件方案,最高支持16色的色彩输出。

是16色,而非16位色。

也就是说,这台机器最多只能显示16种颜色。

像是魂斗罗那样色彩多变的游戏,根本不是现在能够做出来的。

小林彻扯过来一张白板,在其上写了几行字。

一款游戏的基本要素。

【故事性】【游戏性】【挖掘性】【媒体性】

故事性,游戏讲的故事到底够不够令玩家投入情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