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随着团队的扩大,所代表已经不只是自己利益。
到了此时,《督公》也不再只是他的项目,也是许许多多人的心血。
大蜜蜜看看重燃斗志的沈善登,不由双眼放光,这就是他的男人口牙!
沈善登也直勾勾的看着她:“蜜蜜,我的血已经沸腾了。”
大蜜蜜低头,吐槽道:“我看出来了。”
第二天。
沈善登打算给吴京一个冷静期,当昨天的事没发生过。
没想到吴京主动问了起来:“沈导,昨天说好的。”
沈善登还是劝了下:“京哥,电影没谁说的准,万一赔了,你有这份心我已经很感动了。”
吴京不高兴:“沈导,你是不是看不起我?我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我是真的看好咱这个项目,你要是看得起我,就给我个机会。不是的话,当我没说。”
在这行混了这么久,谁是正经干事,谁不是,吴京还是看得出来的。
话到这,沈善登实在不好拒绝,否则朋友都没得做,勉强道:“好吧。”
吴京连忙道:“谢谢啊。”
沈善登:“”
有了吴京的加入,局面全面打开了。
武术指导、取景瞰景、服化道团队可以着手组建。
沈善登要求:“我们不需要那种荣誉特别多的,港岛那边更要谨慎,要有本事,也要容易打交道,至少拿钱办事。”
吴京忙起来后。
沈善登拿着焕然一新的项目,去了中影。
2007年电影投资管理很粗放。
常见的操作是,几个投资人凑钱挂靠某家有拍摄资质的公司,拍完就散伙,版权往往归投资比例最大的出品方。
之前沈善登和中影默认采取挂靠模式,沈善登个人作为项目发起方,挂靠在拥有《摄制电影许可证》的中影。
现在,沈善登希望中影作为纯投资方加入。
项目由他组局,以他个人公司善登文化的名义,向电影局申请《摄制电影许可证(单片)》。
获批后,善登文化也就有资格作为该部电影的独立出品方,以第一出品方的身份进行立项、拍摄、送审、发行。
2007年政策要求很明确,必须是持有《摄制电影许可证》的国有或民营机构,才能制片。
而全国有许可证的民营公司不到两百家,像华谊、新画面这些大公司自然有,但新成立的小公司很难申请。
不过政策允许“单片申报”。
这是针对没有《摄制电影许可证》,但具备投资制作能力的机构的变通方案。
韩三平秘书廖田得知沈善登来意,呆了一下。
然后有点生气。
作为中国电影的“老大哥”中影,已经习惯了主导地位。
“你说要由你方发起立项,重新和中影谈判?”
沈善登道:“廖秘,事情是这样的,这个项目吴京也投了一百万,我必须为他的钱负责。”
“什么,吴京?那个吴京,他不是在港岛发展吗?”廖田没反应过来。
沈善登解释:“就是《太极宗师》,全国武术冠军吴京,他加入了,担任副制片人、副导演、武术指导,我把男二也给了他。”
“他看好这个项目,身兼多职不要报酬,还投了一百万。《督公》不是我一个人的利益了,所以要谈清楚。”
廖田呆住了!
难以置信!
万分震撼!
吴京不仅不要钱,还自己掏钱。
先是自己领导后是吴京,沈善登是唐僧吗,怎么魅力这么大?
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了?
还是自己认识的那个世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