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陈羽正在组建空空导弹科研团队以及数控机床团队。
他有着全套的技术图纸,直接打印出来就可以。
但是他没有,便是因为要培养技术人员。
中国,不缺那点时间,缺的是技术人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除了因为中国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背后其实更加体现中国缺乏人才。
看看今年毕业的77级、78级两届大学生,上到部委、下到各省机关单位、大型国企,都在争抢着这些应届毕业大学生。
各种单位好的吓人,各个岗位都是让眼红。
甚至有的人一毕业,便是正处级干部!
虽然现在,他的申请还没有批下来,但是他相信,哪怕只是批一部分科研经费,也够他将科研项目运行下去。
而且就算上面都没批,他将空空导弹搞出来后,上面总不好一分钱都不给吧。
很快,两个科研团队便组建起来。
每一个科研团队,都有教授、研究员,也有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
而当陈羽组建完科研团队的时候,他的申请科研项目,都批了下来。
三型空空导弹,分别被命名为‘闪电-1’空空导弹、‘闪电-2’空空导弹、‘闪电-3’空空导弹。三款空空导弹的科研经费,将在今年分三个批次下拨。
而数控机床科研项目,则是今年到明年底,分四个批次下拨,每次拨付250万。
一间教室。
底下坐了几十号人,密密麻麻的。
一个,全神贯注着,手中拿着笔,在笔记簿上记写着。
陈羽拿着粉笔,正在进行讲解着。
这99人,正是陈羽空空导弹团队成员,主要囊括了总体设计专业、空气动力学专业、推进系统专业、制导与控制专业、引信与战斗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电子工程专业、可靠性与测试专业、机械专业等各个专业。
陈羽担任‘空空导弹’项目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没有,几个教授、研究员担任专业负责人。
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占据着大部分。
此时陈羽,便充当着老师的角色。
说是组建空空导弹团队,实际上真实目的是培养技术人员。
这才是根本目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整个空空导弹团队,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占了绝大多数,因为这些都代表着中国的未来。
反而那些教授、研究员,陈羽并不怎么重视,这些人的定位,是带领着这些学生再走一程。
此时黑板上,陈羽画着图,一个个部位的进行讲解。
比如一开始的总体设计,这是负责空空导弹整体方案的设计,主要是综合考虑导弹的作战需求、性能指标、技术难度和成本等因素,确定导弹的总体布局、外形尺寸、重量分配以及各分系统之间的接口关系。
每个人,都被确定到每个专业里面。
此时,陈羽起到的,是一个老师的角色。
能够参与到这个科研项目组,每一个就代表着,这些人以后,哪怕分配工作,都是会被分配到331厂、712厂、212厂、123厂、245厂以及原本隶属于一机部18所等单位,绝对不可能分配到其他单位。
毕竟这涉及到军事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