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虽然通过一场夜袭,成功将潘璋赶出了澧水东北岸的作唐城。
但潘璋败而不退。
其人阵斩逃兵,安抚败军,又利用水军优势掩护余部渡过澧水西南岸。
夜战本来因为战场视野和通讯不畅的问题,很难造成大量杀伤。
那么只要一个将领威信卓著,且有令行禁止的御下手段。
未必就会一战而溃。
潘璋显然就是个中佼佼者,最终成功收拢了三千众。
其后,立水寨,筑营垒,与廖化隔河对峙。
如此姿态,分明要继续阻挡廖化南下。
而这时,廖化又从城中俘虏得知。
潘璋先前盘踞此地,除了阻击自己这部人马之外。
更主要是为了掩护孙权另一位偏将朱然西去增援临沅、汉寿一线。
不管是帮助孙皎围攻习、樊二部;
还是协助步骘堵死汉寿的赵累部。
都不是好消息。
偏偏潘璋部依旧死死扼守着澧水西南岸。
想要跨过澧,仍需渡河作战。
……
“可有信物能证明你是习都尉之弟?”
这日,城中忽然搜出一个年轻的敌军细作。
但人被押到廖化面前时,却自称是零陵北部都尉习珍之弟,习宏。
关键是,其人还宣称掌握了关平去向的消息。
“乱军之中藏身,信物早已丢失。”
面对刀斧加身,廖化质问。
自称习宏的年轻人虽然有些畏惧姿态。
但说话还算流畅:
“好叫廖主簿知晓。”
“我有一族兄,习祯字文祥,于建安十六年追随汉中王入蜀,官至益州广汉太守。”
“习文祥昔年在襄阳时,名声仅次于凤雏庞统庞士元,在白眉马良马季常之上。”
“习文祥有一妹,曾嫁与凤雏之弟庞林为妻。”
“但在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荆州,夫妻失散,至今我那族妹仍不知所踪……”
习宏絮絮叨叨地说了很多襄阳本地人物的趣闻轶事。
廖化听着听着,心中已经信了大半。
因为习氏、庞氏、马氏,包括廖化出身的家族。
均是襄阳本地大姓。
也只有同郡的“乡党”,才能将这些琐碎的轶事如数家珍。
于是当场给习宏松绑。
双方坐定后,习宏自陈经历。
原来之前关平赵累兵败,临沅人心不稳。
于是习宏劝其兄先假意屈从孙权,以作缓兵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