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大学之后简直如鱼得水。
这里汇集了众多来自夏国的少年天才。
而彭小苒是最耀眼的那一个。
本硕博连读,她花了四年时间完成。
等她博士毕业之后,她才刚刚十八岁。
作为国家重点培养的天才苗子,博士毕业之后,
鉴于她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成果非常多,
同时她自己的天赋和兴趣也是在这方面,
她很快就被夏科院看中,师从庄丰柑,梁首盼两位院士。
这两位院士是目前夏国最杰出的两位在航空航天领域方面的专家。
一年之后,两位院士表示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教她的了。
建议她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方向进行研究。
在这期间,她还有她的两位老师,联合发布了二十多篇高质量的论文。
这次之所以来成飞,不仅仅是成飞公司高层的努力,
同时还有她的两位老师的力荐。
要不是她现在还太年轻,教授和院士的头衔早就够资格了。
不过,听内部消息,上面为了留住她,现在已经打算破格提升她的职级了。
年底,新评选出的一批教授的名单中就有她的名字。
再过个两到三年,院士的头衔,也是跑不了的。
到时候,这位可是全夏国最年轻的教授和最年轻的院士了。
闲话扯得有点远了,现在将视线再回到成飞公司这边。
彭小苒在科研部做着研究的准备工作,
同时将自己想到的实验步骤,流程、方法等,
写下来,形成一套标准的实验流程。
就等着京城那边的飞机送到,他们立刻就能投入到逆项研究工作之中。
……
另一边,陈卫国也是吃饱喝足,睡够了。
时间很快来到了深夜十一点钟。
陈卫国隐身在空间里,一路走着向着成飞仓库走去。
临放出飞机之前,陈卫国又围着仓库走了一遍。
确定没有问题之后,陈卫国走进了仓库。
用精神力扫描着,绕着仓库边缘走了一圈。
没有发现什么摄像头之类的东西。
然后,一挥手,空气中依次出现了四架大飞机。
随后陈卫国想了想,把之前准备好的那个新型航空材料的研究资料也放到了仓库里。
然后就原路返回。
至此,陈卫国的成飞公司之行,算是完成了。
大头送完了。
剩下的都是些小的航空公司和研究所。
这些公司或分到了一架飞机,或者好几个一起获得了一架飞机的配额。
当然这个“小”也只是相对于沈飞、西飞、成飞这样的庞然大物来说的。
实际上,这些公司的体量仍旧不容小觑。
这些“小”公司,大多集中在中部地区。
沿海地区,只有沪市一家航空公司,参与了研究工作。
剩下的派送任务加起来总共也就四处了。
陈卫国打算花一个星期的时间完成。
成飞这边的东西送完了,陈卫国就打算立即去往机场。
火车还是太慢了,现在他赶时间,就打算坐飞机去送剩下的几架飞机。
至于说多出来的几架飞机,陈卫国早就从空间里拿了出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