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看书阁>吾儿杨戬有大帝之姿榴莲老酒 > 第4章 喂公子吃饼!(第2页)

第4章 喂公子吃饼!(第2页)

他汉话说的极好!

有时候,掌握一门外语就是这么重要!

乌尔汗没把这两匹毛色不显、状态不佳的马当回事,只当是添头甩卖。

交易达成,张世平和苏双都暗中松了口气。

刘弘传授给他们的后世谈判技巧,在这蛮荒之地,竟真如神助!

刘亭长果然不愧是高皇帝血脉,汉室宗亲!

……

就在张世平、苏双在塞外漂泊之际,楼桑里的刘弘,也并未闲着。

他稳坐亭舍,心思却早已飞越千山万水,落在了北方的风沙与归途的险恶之上。

那两人带走的,可是他全部的身家!

虽然说吃一堑长一智,可谁他娘的愿意吃一堑啊!

“王老哥,”刘弘叫住一个刚从北边驿站轮值回来的老驿卒,递过去一碗热汤,脸上带着惯有的温和与关切,“这趟辛苦了。北边道上,可还太平?听说最近雁门关那边不太安生?”

老驿卒接过碗,灌了一大口,抹抹嘴,“刘亭长,您可问着了!是不太平!代郡那边听说闹了马匪,劫了好几支小商队。还有上谷郡的几个关卡,换防了,新来的那个军侯,啧啧,手黑得很呐!过路的商旅没少被剥皮吸血!”

刘弘默默记下这些零碎的信息,心中对张苏两人可能遇到的困难又添了几分预估。

赚钱嘛,大部分时候,都是打一个信息差。

随后,老役卒又讲了些塞上的传闻与趣事。

刘弘表面上虽然听的认真,可心中却在盘算着赚钱的大事。

反倒是随他出来的刘备,此时听着老驿卒的言语,想象着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景象,眼中露出昂扬锐气,似有建功塞外,仿效霍骠骑封狼居胥的豪情。

刘弘转头看了一眼,笑了一声。

大概也只有这般锐气十足的少年人,才说的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这样的豪言壮语吧。

他这种在后世当惯了牛马的人,总是忍不住想要权衡利弊啊!

……

空闲下来,刘弘将更多的精力,都放在寻找一个安全隐蔽的“马厩”上。

楼桑里背靠桑林,边缘地带颇有些废弃的院落。

刘弘带着一个可靠的心腹老卒,假借巡查之名,在黄昏时分仔细勘察。

最终选定了一处远离主道、被高大桑树和坍塌土墙半包围的破败院落。院墙虽残破,但主体尚存,后院还有半个没塌的马棚。

“老周,”刘弘指着那马棚,“找人,悄悄的,把这里头清理出来,棚顶用茅草和树枝先简单补一补,不漏雨就行。地面夯实。前院的门轴朽了,换副新的,要结实,开关别弄出太大响动。对外就说,这废院子堆些亭里用不着的杂物。”

老周是个老兵油子,如今是楼桑亭里的亭卒,之前刘弘救过他的性命,忠心的很。

他向来话不多,只重重点头:“亭长放心,俺晓得轻重。”

刘弘满意地拍拍他肩膀。

这个据点,将是他们贩马生意的第一个隐秘基地。

买家,更是需要精心筛选的目标。

刘弘换上半旧的亭长公服,特意带上刘备,开始了对附近几个坞堡的“例行巡查”。

第一个目标是离楼桑里约二十里、占据一处小土岗的赵家坞。

坞主赵魁是个满脸横肉、眼神精明的豪强。

刘弘打着“调解佃户争水纠纷”的旗号进入坞堡,目光却“偶尔”看向坞墙的厚度、望楼的高度、坞内青壮的精气神,以及马厩里那几匹还算不错的健骡。

作为一个合格的推销员,要推销,首先要看买家的实力。

“赵坞主治坞有方,兵精粮足,实在是我楼桑里百姓之福啊!”刘弘笑着恭维。

赵魁笑着打哈哈。

闲聊间,刘弘似无意提起:“如今这世道,行路艰难。贵坞商队往来,想必也需得力的脚力护卫。可惜啊,好马难寻,官市管控得紧,黑市又多是些不堪用的驽马。”

他摇头叹息,语气中带着一丝悲天悯人的感慨。

赵魁是聪明人,闻言,眼睛闪了闪,身子微微前倾:“哦?听刘亭长这意思…莫非有门路?”

刘弘微微一笑,既不肯定也不否认,只端起陶碗抿了口浊酒:“门路不敢说。只是刘某职责所在,接触的三教九流多些。前些日子,倒是听两个北边回来的行商朋友提过一嘴,说在塞外见到些骨架还不错的驮马,耐力尚可,价格…似乎比黑市公道些。只是不知成色真假,货源是否稳定。刘某也是瞎操心,想着若真有好货,倒也能帮乡里几位像赵坞主这样的贤达,解决点小麻烦。”

都是聪明人,言有尽而意无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