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他也没抱着问计的心思,只是单纯找个人想说说话而已。
但他没想到,陈守义这平日里看着挺木讷的一个人,竟真的有胆开口。
只有陈守义自己知道,开口的已经不是他了,而是自己的祖宗。
“谢陛下。”陈云峥笑了笑,再度拱手一礼,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道:“臣斗胆揣测,太后的意思……许是想扶持赵都虞候。”
三弟?
赵匡胤目光微不可查的一凝,随后面无表情的说道:“依据在哪?”
陈云峥迎着他的目光,继续道:“臣其实不懂得那么多道理,只知道一件简单的道理,
若祖母真的喜欢孙儿,又岂会在意他是否年幼?反而更会加重培养才是。
再加上信上说群臣人心异动,那此刻能定人心的,除了皇子外,唯有宗室。”
说到这里,陈云峥就没有往下说了。
赵大只要不是个傻子,就应该会明白他的意思。
你的老娘杜太后,是想玩兄终弟及那一套。
赵匡胤略微沉思片刻,也绕过来这个圈了。
他先前根本没有往这上面去想,只是单纯觉得,母亲是嫌德昭年纪尚幼,应该着重课业才对,并无其他想法。
现在看来,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提起赵光义,赵匡胤就忍不住摇摇头。
他对三弟还是很满意的,无论是人品,还是为政的能力,他都觉得三弟无可挑剔。
但有一点。
三弟不适合为皇帝,若大宋真交到他手上,必然不复唐汉盛世!
他很了解自己的弟弟,毕竟弟弟从十七岁起,便一直跟着他了。
换句话说,弟弟文治尚可,武功可以说是一塌糊涂。
犹记当年,他曾考校过弟弟,问他来日若领兵作战,该当如何?
结果弟弟来了一句:“设阵图以诸将从之。”
说完,还煞有其事的拿出了一套什么平戎万全阵?让他啼笑皆非。
若真按弟弟说的这方法应敌,先前泽州城南之战,恐怕就是大宋的亡国之战了。
所以,他本来的计划是,让三弟辅佐内政,自己亲征将三万里河山收复,搏出一个太平天下,待德昭长大成人,便将基业传与他的手中。
如此一来,德昭有赵普等人的辅佐,只要不太废,守住二世基业,应当没有问题。
可被母亲这么一搅活,倒真让他有几分头疼了。
他不可能为了母亲,去更改自己定下的储君策论,但也不能什么都不做,让母亲觉得自己是不孝之子。
“陛下,臣倒是有一个方法。”就在这时,陈云峥开口了。
他看赵匡胤面色阴晴不定的变换数次,再结合历史上的某些细节,就瞬间明白过来一件事。
赵匡胤根本无意立赵二为储君,他一直中意的就是自己的儿子,赵德昭!
那为何赵匡胤还会给赵二‘开封府尹’加‘亲王’这标志性的储君名头呢?
陈云峥想到了一个词——守内虚外,与守外虚内!
“何法?”赵匡胤抬眼。
“守内虚外,以霸制王!”
陈云峥说完这四个字后,就一直注视着赵匡胤的眼睛。
果不其然,赵匡胤在听到这句话后,眼睛猛地一亮!
“看来……赵大才是被所有人低估的那个。”
看到这一幕,陈云峥不由得在心中喃喃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