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看书阁>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历史故事 > 第43章 赵大的烦恼(第1页)

第43章 赵大的烦恼(第1页)

借着陈守义的视角,陈云峥偷偷瞄见了杜太后写给赵匡胤的这封信。

他瞬间就明白过来,这必定是赵光义搞的鬼!

不得不说,赵光义这方法,虽无耻了些,但对赵大却是极其有用的,而且,杜太后这封信写的更是极其有水准!

开篇的第一句话,就牢牢捏住了赵匡胤的心。

“你在外征战,母亲很是想你。”

这对大孝子赵匡胤来说,简直是亲情上的暴击!

接着话锋一转,又道出如今朝廷的不安宁,众臣人心异动,而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赵德昭立储’这则流言。

然后结合前朝旧事,合理的点出隐患。

而最后的那句“母在京中,惟盼吾儿捷音,亦期朝纲永定”对赵匡胤来说,更是绝杀!

全程没有一句提到赵光义的,而且看到这封信的人,也根本不会联想到赵光义!

只会如赵匡胤一样,他只是觉得母亲想他了,在担心他,遂写了这么一封信,顺便提及了朝中之事。

当第一次读这封信的时候,赵匡胤黑红的脸上,险些落下泪来。

出征在外多年,这还是母亲第一次给他写信!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动情处。

赵光义使出的这把‘亲情’之剑,就这么精准的击中了哥哥的心脏!

不得不说,车神能想到这招,当真出了陈云峥的意料。

好在赵匡胤还保留了一丝理智,没有第一时间就遵从母亲的旨意,而是先将信雪藏了七日,待情绪渐渐稳定下来,这才第二次打开。

此刻他的陷入深深的纠结之中。

一方面,是自己的母亲,而另一方面,则是自己的儿子。

若毫无动作,难免被母亲视为不孝之举,这对他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可若是遵从了母亲的旨意,那就违背了他的本心。

辛辛苦苦打下的天下,谁不想传给自己儿子呢?

虽然德昭尚幼,可自己今年也才三十三,正值壮年,有的是时间培养德昭。

况且,德昭又不是扶不起的阿斗,所以早早立储有何不可?

这也是他明明得知了那则流言,还是选择默认的原因。

他也在为自己儿子造势,可如果一旦按杜太后所说的做了,那这就不是造势了,而是断路!

“唉……”

想到这里,赵匡胤深深的叹了口气,他站起身来,缓缓的在殿内渡步,苦思冥想这事儿到底该如何是好。

军营中多是武官,他的心腹赵普不在,一时之间,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了。

正想着,他的余光突然落在了一旁侍立的陈守义身上。

陈守义正眼观鼻,鼻观心,笔直的站着,目不斜视。

“守义。”赵匡胤突然开口。

陈守义连忙躬身:“臣在。”

赵匡胤转过身,缓缓坐回案前:“朕有件烦心事,想听听你的看法。”

接着,他就将信上的事简单的说了一遍,陈守义全程默不做声,静静听着。

片刻后,赵匡胤轻轻敲击案几,像是随口问道:“若你是朕,遇到这等事,你会如何?”

陈守义闻言,头垂的更低了,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作答。

这可是涉及了储位之事,是官家最敏感的忌讳,别说他一个内殿直都知,就是宰相也不敢轻易置喙。

但凡说错一句话,就是掉脑袋的罪过。

“陛下……”陈守义拱拱手,刚想将此问推脱开来,却不料,下一刻自己嘴里说出的话就不受控制了起来。

“陛下,若您能恕臣无罪,臣便斗胆说一句。“

“哦?”赵匡胤愣了一下,随即来了兴趣,他上下打量着陈守义,挑了挑眉:“你且说来听听,说错了,朕不怪你便是。”

其实他也没抱着问计的心思,只是单纯找个人想说说话而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