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看书阁>诸天武道强人免费阅读 > 第四十八章 佛本是道九阳功(第1页)

第四十八章 佛本是道九阳功(第1页)

再说张象易随觉远来到“藏经阁”,开门进了一楼,见偌大厅堂内竖着一列列高大书架,架上摆满各种或新或旧的书籍,当真是汗牛充栋、浩如烟海。

觉远指着窗边摆设的一张书案道:“玄素真人,平时贫僧便在那里研读经书,记录感悟,如今便让给真人使用,却不知真人欲从哪一部经书看起。”

张象易拱手道:“如此便多谢禅师厚意,自是贫道以为后人译注的经书版本常因各种原因而存谬误,因此欲借贵寺收藏的古籍原本一览。”

觉远闻言稍一踌躇,面上也现出些为难神色。

在少林众僧心中,“藏经阁”楼上那些武功秘籍最为珍贵;然而在他看来,这些传承千年的佛经古本才是真正的宝物。

又因为年代久远,这些古本又多为简牍、丝帛乃至贝叶,到如今已变得极为脆弱,稍有不慎便可能损毁,他自然不大放心出借给张象易。

但想到先前方丈已明言“藏经阁”中佛经全部对张象易开放,他素来忠厚淳朴,断然不敢阳奉阴违。

最后他抱着一线希望试探问道:“好教真人得知,那些经书古本多是梵文,不知……”

张象易微笑道:“贫道不才,倒还通晓一些梵文。”

他说的并非假话,全真教倡导“三教归一”,教中那些真正的清修之士中,总有几个为研读佛经而通晓梵文者。

这几年张象易在终南山上,特意找人学会了梵文,因为拥有过目不忘的天赋,其间并未费多少力气。

觉远闻言,自知再无法搪塞,只得走到靠墙的一排柜子前,打开柜门搬出几卷一看便知极其古老的经书,小心翼翼地放到张象易面前的书案上,叮嘱道:“这些经书能保存至今着实不易,真人翻阅时千万珍惜。”

张象易笑道:“禅师放心,贫道怎敢损毁此等佛门宝卷?”

说罢,果然尽量将动作放得轻柔一些,将其中一卷佛经展开阅读。

这却是一卷《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同时书有梵、汉两种文字,译文全篇不过二百六十字,却言简意赅地阐述了“空性”之理,位列“禅宗七经”之首。

觉远在一旁道:“这部《心经》乃昔年玄奘法师所译版本,虽非玄奘法师手书的那一部,却也是他身边弟子抄录的最初几部之一。”

说到这经书的珍贵时,他脸上颇有几分与有荣焉之色。

张象易含笑不语,只是低头翻阅经文。

只片刻便已浏览了一遍,卷好后放在一旁,又去拿另外一卷。

觉远看他观经如走马观花,忍不住出言劝告道:“这《心经》虽然简短,内中却蕴极深禅理,真人还是该多读几遍。”

张象易道:“多谢禅师提醒,其实贫道也颇读过一些佛经,此来更多地是比较少林所藏古籍与外间流传经书的区别。”

觉远有些尴尬:“原来如此,却是贫僧多嘴了。”

张象易道:“禅师一片好心,无论怎样贫道都会承情。少林既为禅宗祖庭,‘禅宗七经’必然都有古本流传,便烦请禅师都取来供贫道拜读。”

“真人的想法却与贫僧不谋而合,”觉远面露欣然之色,指着案头另外几卷经书道,“那便是七经中的《金刚经》,贫僧这便将其余五部经书一起取来。”

说罢,他又到了墙边的柜子前,先后打开几扇柜门,取出或是卷轴或是书册的几部经书,逐一摆在张象易案头。

张象易的目光在《圆觉经》《楞严经》《维摩诘经》《六祖坛经》四部经书上都是一掠而过,唯有在分成四本薄册的《楞伽经》上稍停了一停。

他面上不动声色,先将已拿在手上的《金刚经》读完,又读了一遍《圆觉经》,然后才拿起一册《楞伽经》,揭开封面看时,果然在一行行梵文之间,看到以蝇头小楷书写的文字,内容皆是练气运功的诀窍。

觉远这老实和尚又在一旁解释道:“这《楞伽经》是达摩祖师手书的原本,实是再珍贵不过,字行间则是一篇强身健体、易筋洗髓的法门,称作《九阳真经》,大约是达摩祖师录写佛经时偶有所感,便随手写在上面。真人要读的是佛经,便只管看那梵文。”

张象易颔首道:“多谢禅师提醒。”

随后他便当真看起《楞伽经》内容,口中更不自觉地小声读了出来,似对那什么《九阳真经》看也不看。

他读的速度很快,随着经书一页页翻动,片刻便读完一册又拿起第二册。

如此边看边读,不多时便将一部《楞伽经》翻阅一遍放归原处。

觉远看在眼中,心中大是敬佩,暗道:“这位玄素真人好坚定的道心,说是读佛经便只是读佛经,对那《九阳真经》竟是不屑一顾。相比之下,贫僧在读《楞伽经》时,却被那《九阳真经》分了心思,甚至依照其中法门修习了数年。虽然练到身强体健百病不生,却实有买椟还珠之嫌……”

他自不知张象易有过目不忘之能兼“双手互搏”之术,方才将心神一分为二,一边阅读《楞伽经》经文,一边已将一部《九阳真经》一字不错默记于心。

以他的眼光来看,觉远的达摩祖师著经之说怕是有些想当然了。

一则这功法走的分明是纯正道家路子。

二则这经文的字体方正宽博隐然自成一家,措辞散韵兼备颇具铺陈气象。达摩祖师为天竺胡僧,便通晓中土的语言文字,也未必能精通到如此地步。

相较觉远的猜测,张象易倒觉得前世某些故事版本中那位为儒、为道复为僧、曾与王重阳有一晤之缘的“斗酒僧”,更有可能是这经书的真正作者。

虽然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但为掩人耳目计,张象易在“藏经阁”中留足了三天,将少林所藏佛经古籍尽都读遍,期间又不时与同样遍读阁中藏经的觉远探讨经义,显示自己确是对这些经书颇有领会。

等到三日之后再无佛经可读,他才向已将其引为知己的觉远提出告辞,又去当面辞别了方丈天鸣,由依依不舍的觉远一直送到山门处。

临别之际,张象易低声道:“觉远禅师,贫道虽只匆匆一瞥,却感觉那《楞伽经》中的《九阳真经》似不是什么健身法门,而是一门极高深的武功。你说自己在无意间学会了,此事最好不要向任何人泄露。否则,以少林的森严门规,禅师只恐顷刻便有大祸临身!”

觉远先是一呆,随即想到自昔年火工头陀之事后,少林便定下门规,凡是不得师授而自行偷学武功之人,发现后重则处死,轻则挑断全身筋脉,使之成为废人。

一念即此,他额头立时渗出涔涔冷汗,合十深施一礼道:“多谢真人提醒,贫僧必定谨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