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涛仔细查看着收音机内部,确实发现了两个松动的焊点。
这是典型的工艺问题,很可能是夜班工人在疲劳状态下操作不当造成的。
“红星,分析夜班生产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风险点。”
林涛在心里急切询问。
“风险分析:夜班作业中,工人疲劳度增加40,注意力下降25,精密操作失误率提升60。主要风险集中在焊接工序和最终检测环节。建议加强夜班质量控制措施。”
“张组长,这确实是我们的责任。”
林涛合上收音机的外壳。
“这样,这台机器我们免费更换,同时对您店里的所有产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张组长的表情稍微缓和了一些,但依然很严肃。
“林厂长,我们合作的前提是质量过关。如果再出现这种问题,我们只能考虑其他供应商了。”
送走张组长后,林涛立即召集了质检科和各车间主任开会。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凝重的表情。
外面的雨越下越大,雨滴打在窗玻璃上发出啪啪的声响。
“从今天开始,夜班必须增加一道质量检查工序。”
林涛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字。
“每个产品在装配完成后,都要经过专门的检测员检查。”
“林厂长,这样一来成本会增加不少。”
生产科的老刘有些担心。
“成本增加总比失去客户要好。”
林涛放下粉笔,转身面对众人。
“质量是我们立足市场的根本,这一点绝对不能妥协。”
散会后,林涛独自来到了生产车间。
夜班刚刚开始,工人们正在忙碌的装配着收音机。
车间里灯火通明,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疲惫的气息。
他走到焊接工位,仔细观察着工人们的操作。
一个年轻的女工正在焊接电路板,手法虽然熟练,但明显可以看出有些急躁。
烙铁头在焊点上停留的时间不够,松香还没有完全融化就移开了。
“小张,你这个焊点温度不够。”
林涛轻声提醒道。
“林厂长,夜班的定额和白班一样,时间有些紧。”
女工抬起头,脸上带着疲惫的表情。
“定额可以适当调整,但质量不能降低。”
林涛拍了拍她的肩膀。
“咱们厂的牌子就靠大家维护了。”
深夜时分,林涛回到办公室。
桌上的技术图纸在昏黄的灯光下静静躺着,旁边是一杯已经凉透的茶水。
长期加班的弊端开始显现出来,是时候对企业结构进行调整了。
根据林涛的思路,红星给出了最终的组织架构方案。
厂长一人,由林涛担任。
副厂长三人,分别分管日常事务、生产和销售。
设立办公室、财务科、销售科、技术中心和三个生产车间。
一车间和二车间计划各安排工人110人,车间主任1人。
负责进行现有收音机的生产工作。
而即将新建的三车间,作为技术和研发车间,进行新品的研发和保障工作。
第二天,林涛的决定在会议上全票通过。
之所以这样顺利,还是因为林涛给厂子带来了新的生机。
而且直接体现在了工人的工资待遇上。
谁不想过好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