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体发出的嗡鸣声调陡然升高,变得尖锐起来。
空气中开始弥漫出一股淡淡的臭氧味道。
“快看!红了!”
人群中有人发出一声压抑的惊呼,马上就被王红林用眼神制止。
只见炉口深处,那个黑色的石墨坩埚,底部透出了一抹暗红色的光。
那光芒仿佛有生命一般,迅速扩大,颜色也由暗红变得越来越亮。
秦思源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她能感觉到一股热浪正扑面而来,烤得她脸颊发烫。
林涛的表情依旧平静,他的手在控制柜的面板上缓慢而有节奏地操作着,仿佛一个正在演奏管风琴的乐师。
“温度1200摄氏度。材料开始熔化,保持当前功率,监控熔体流动性。”
红星系统的提示在脑海中响起。
炉口的光芒已经变得刺眼,那红色之中,渐渐带上了一抹耀眼的橘黄。
坩埚里的粉末已经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汪小小的,正在翻腾的金色液体。
“明华,准备启动铜辊。”
林涛头也不回地喊道。
站在不远处的李明华一个激灵,赶紧跑向感应炉旁边另一台简陋的设备。
那是一个由电机带动的高速旋转的铜辊,是林涛画图让他用一台报废砂轮机改造的。
随着李明华合上电闸,铜辊开始飞速旋转,发出“呜呜”的尖啸。
“熔炼完成,温度1380摄氏度,准备倾倒。”
林涛的眼中,那汪金色的液体已经变得如同太阳般耀眼,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
他走到炉边,握住了一根长长的,连接着炉体倾倒机构的铁杆。
“倒!”
伴随着他一声低喝,他猛地向下一压铁杆。
感应炉缓缓倾斜,那汪亮得让人无法直视的金属液体,化作一道纤细的、流淌的火焰,精准地浇在了高速旋转的铜辊表面。
奇迹在瞬间发生。
炽热的液流在接触到冰冷铜辊的刹那,仿佛被瞬间抽干了所有的热量和光芒。
一道银白色的、泛着金属光泽的薄带,如同变魔术一般从铜辊的另一侧飞射而出,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叮叮当当地落入下方的铁盘之中。
整个过程,不过短短几秒。
林涛松开铁杆,关闭了电源。
车间里再次陷入一片死寂。
尖锐的嗡鸣声消失了,只剩下铜辊减速时“呜呜”的声音和金属冷却时发出的细微“噼啪”声。
所有人都被眼前这匪夷所思的一幕惊得呆若木鸡。
秦思源感觉自己的双腿有些发软,她扶着身旁的工具柜,一步一步地走向那个盛着银白色薄带的铁盘。
她颤抖着伸出手,捏起一片。
薄带入手冰凉,极薄,却带着金属特有的韧性。
它的表面光滑如镜,闪烁着一种奇异的光泽,与她见过的任何一种金属都不同。
她稍一用力,那薄带便“啪”的一声,像玻璃一样应声断裂。
非晶态合金。
她脑海中只剩下这一个名词。
用废铜烂铁,用一堆次品元件,在这个简陋得如同作坊的车间里,竟然真的制造出了这种只存在于世界最前沿实验室里的新材料。
她抬起头,望向那个始作俑者。
林涛正靠在一根柱子上,从口袋里掏出一根烟点上,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缓缓吐出。
他的脸上,没有任何激动或者喜悦,平静得仿佛只是刚刚修好了一台收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