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预测按当前订单增长速度,原材料供应是否能够跟上。”
“预测结果:按当前增长速度,一个月后原材料需求将超出当前供应能力30。建议立即联系更多供应商,建立稳定的供应链体系。”
林涛走到墙边的地图前,用红色图钉在各个城市上做着标记。
bj、上海、广州、沈阳、西安,每一个图钉都代表着一个潜在的销售区域。
“老王,你觉得咱们的销售员应该怎么分配?”
林涛指着地图上的标记点。
王红林走到地图前,仔细观察着各个城市的位置。
他虽然文化不高,但在商业方面有着天然的敏锐度。
“我觉得应该按区域来分。”
王红林用手指在地图上画着圆圈。
“华北、华东、华南、东北,每个区域派两个人,这样既能照顾到,又不会重复。”
下午三点,厂区广播里传来通知:请各车间推荐有销售潜力的工人到办公楼面试。
消息一传出,整个厂区都沸腾了。
一车间的装配工小李第一个跑到办公楼下。
他平时话多,人缘好,经常给工友们介绍对象,大家都说他有做销售的天赋。
紧接着是二车间的检验员小王,三车间的技术员小张,还有食堂的服务员小刘。
不到半个小时,办公楼下就聚集了二十多个人。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每个人脸上都写着渴望。
在那个年代,能有机会改变命运的机会并不多,大家都想抓住这次机会。
林涛站在二楼的窗前,看着楼下聚集的人群。
这些都是厂里最普通的工人,但正是这些普通人,将要承担起开拓市场的重任。
第一个进来的是小李,二十五岁,高中文化,在装配车间工作了三年。
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带着紧张而期待的表情。
“小李,为什么想做销售?”
林涛开门见山的问。
“林厂长,我觉得咱们的收音机这么好,应该让更多人知道。”
小李的声音有些发抖,但语气很坚定。
“我在装配车间干了三年,对产品很熟悉,知道咱们的收音机哪里好。”
王红林在一旁点点头,这个回答还算中肯。
“那你说说咱们的收音机好在哪里?”
林涛继续问道。
“咱们的收音机信号比别的厂强,而且用的都是好元件,焊接质量也特别好,几乎不会坏。”
小李的话越说越流利。
第二个问题,小李答得很专业。
第三个问题,如果客户砍价怎么办?
“我会告诉客户,一分价钱一分货。咱们的收音机虽然贵一点,但质量确实好,买回去用十年八年都没问题。”
小李思考了一下。
“如果客户还是嫌贵,我就给他算账,一台收音机用十年,平均每年才几块钱,比买便宜的划算多了。”
林涛和王红林对视了一眼,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个小李确实有做销售的潜质。
接下来是小王、小张、小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有的人口才好,有的人产品知识扎实,有的人有亲和力。
一直到傍晚时分,今天的面试结束了。
经过两个小时的筛选,十个销售员的人选基本确定。
他们将被分成五个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大区的销售工作。
夕阳西下,厂区里的机器声渐渐停息。
新招的销售员们聚集在办公楼下的空地上,兴奋的讨论着明天开始的新工作。
月亮爬上树梢,银色的光芒洒在厂区的红砖建筑上,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