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骑着自行车一路慢悠悠的穿过小镇的街道,车轮在坑洼的地上蹦蹦跳跳。
他时不时的回头看看后座上的货物,生怕颠簸得太厉害。
林涛和王红林远远的跟在后面,保持着不被发现的距离。
街道两边的梧桐树刚刚发芽,嫩绿的叶子在微风中轻摆。
偶尔有老式的解放牌卡车轰隆隆的驶过,留下一阵黑烟。
青年最终在镇子东头的一处空地停了下来。
这里自发形成了一个小市场,地面是踩得结实的黄土,到处都是摊贩们用砖头垫起的简陋摊位。
有卖蔬菜的农民,有修鞋补锅的手艺人,还有几个卖日用品的小贩。
空气中弥漫着蔬菜的泥土味、煤烟味,还有各种生活用品的杂味。
一个卖豆腐的老汉正用木勺舀着白嫩的豆腐,旁边放着一个破旧的小铝盆。
几个妇女围在一个卖布匹的摊位前,用手摸着花布的质地。
青年找到一块相对空旷的地方,将自行车车梯支好。
他从后座上卸下那个蛇皮袋,动作小心翼翼的。
袋子看起来有些沉,他费了点力气才搬到地上。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破旧的油布,铺在干爽的地上。
然后打开蛇皮袋,里面整齐的码放着三四十个黑色的小盒子。
每个盒子都用透明的塑料袋包着,在阳光下反射着廉价的光泽。
那些正是仿冒的随身听。
青年将这些“商品”一个一个的摆在油布上,排列得整整齐齐。
他还从自行车筐里拿出一块硬纸板,上面歪歪扭扭的写着“随身听,质量好,价格便宜”几个字。
很快就有几个好奇的路人围了过来。
一个中年男人拿起一台仔细端详,另一个戴着草帽的农民也蹲下来看热闹。
“这个多少钱一台?”
中山装男人问道。
“950块钱,绝对便宜。”
青年熟练的回答,脸上带着生意人的笑容。
“这可是名牌货,市里卖好几千呢。”
林涛和王红林装作路过的样子,慢慢走了过来。
他们站在人群的外围,仔细观察着青年的一举一动。
“老板,这个质量怎么样?”
一个穿着花布衫的妇女拿起一台随身听,摇了摇听声音。
“质量绝对没问题,我们是正规厂家生产的。”
青年拍着胸脯保证。
“不信你看,包装都是原装的。”
不断有人在摊位前打听价格,又因为太贵而离开。
王红林有些按捺不住,走上前去蹲在摊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