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的绕线工艺已经超过了上海和广州的同类厂家。”
十一月中旬,新阳厂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忙碌的生产季节。
一车间里,四台波峰焊机全速运转,银色的锡波在严格的温度控制下保持着260摄氏度的恒温。
电路板以每分钟12块的速度通过焊接区域,每一个焊点都在瞬间完成,质量稳定可靠。
二车间的绕线区域更加壮观,二十台自动绕线机同步工作,细如发丝的漆包线在精确的张力控制下均匀缠绕。
漆包线的颜色从金黄到深棕,在灯光下如同彩虹般绚烂。
三车间里,新安装的精密设备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
金属切削时发出的尖锐声响在厂房里回荡,飞溅的铁屑在灯光下闪闪发光。
每一个零件的加工精度都控制在002毫米以内,这在1979年的中国工业界堪称奇迹。
工人们三班倒连续作业,厂区里的灯光从来没有熄灭过。
夜班工人骑着自行车穿过秋日的夜色,车灯在黑暗中形成一道道光带。
食堂里的师傅们也加班加点,确保每一个工人都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
“一条流水线日产量160台,合格率992,原材料消耗正常。”
王红林每天拿着账本在各个车间里穿梭,记录着每一台设备的运行数据。
他的声音因为连日的劳累而略显嘶哑,但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十一月底的一个下午,王红林像往常一样来到材料库检查库存。
可是当他推开库房的铁门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愣住了。
原本应该堆积如山的硅钢片储存区域空空如也,只剩下地面上几片散落的边角料。
“老孙,硅钢片怎么没了?”
王红林找到了库管员孙师傅,声音中带着不解。
“昨天用完的最后一批,我正准备打电话催钢铁厂发货呢。”
孙师傅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工人,管理仓库十几年从未出过差错。
他翻开库存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批材料的进出时间。
王红林的眉头紧皱起来。
按照惯例,钢铁厂每周都会按时供应硅钢片,从来没有断过货。
他立即回到办公室,拨通了海峰钢铁厂供应科的电话。
“喂,是供应科吗?我是新阳厂的王红林,咱们的硅钢片怎么还没发货?”
王红林握着话筒,声音中带着急切。
“王同志啊,不好意思,我们厂里有新规定,暂时停止对外供应硅钢片。”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陌生的声音。
“停止供应?为什么?”
王红林几乎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硅钢片是录音机电机的核心材料,没有这个,整条生产线就得停摆。
“具体原因我也不太清楚,是厂领导的决定,你们如果有急用,可以去找其他厂家试试。”
电话“嘟嘟”的挂断了,王红林拿着话筒的手微微颤抖。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就像一个晴天霹雳,将新阳厂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瞬间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