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看书阁>五代河东节度使 > 第十四章 议定(第1页)

第十四章 议定(第1页)

敬翔是朱温最为信重的大臣,因此首先问他的意见。朱温朱皇帝对敬翔如此信重,一方面是因为敬翔确实有才能,不仅能出谋划策,而且能将政务处理的井井有条,另一方面是因为敬翔手中没有兵权,没有威胁。

另外,敬翔平日里为人小心谨慎,对朱温非常忠诚,这也是重要的原因。

敬翔的妻子刘氏的父亲原是蓝田令,刘氏在黄巢起义中,被黄巢的属将尚让所得,成了他的妻子。黄巢败亡后,尚让带她投降了时溥,尚让被杀后,曾一度沦为烟花女子,后又为时溥所得,等待时溥死后,又为朱温所得,极受宠爱,被人称为“国夫人”,当时敬翔刚刚丧妻,朱温为表示对他的宠信,就将刘氏赐给他为妻。

但刘氏仍然公开地出入朱温宫内寝殿,让敬翔很是难堪。起初,敬翔稍有不满,刘氏就责怪敬翔:“尚让是黄巢的宰相,时溥也是国家的忠臣,论你的门喜欢用浅显明白的话,谈论事情也是这样,不喜欢别人引经据典掉书袋。敬翔辅佐了朱温数十年,对朱皇帝的性情喜好很是了解,他可以说的很文雅,但是朱温不喜欢,他就不会那么说。

听到敬翔也赞同出兵救援沧州,朱温大喜,“子振所言,正合我意!”

边上李振见了很是吃味,他也会出谋划策,他也会处理政务,还给朱温干了很多脏活,但是在朱温心中的地位永远比不上敬翔。

凭什么?

心中愤恨,李振口中却道:“沧州必须得救,而且要快,要是等到城中粮尽就迟了!”

李振,字兴绪,他出身将门之家,曾祖父是潞州节度使李抱真。不过,李振的仕途也敬翔类似,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也都名落孙山,这让他对那些依靠门荫和科举入仕的朝臣十分嫉恨。

李振曾对朱温说:“朝廷很多事之所以不顺畅,就是这些轻浮浅薄之徒扰乱法纪;大王想要图谋大事,这些都是朝中难以制服之人,不如把他们全部清除。”

朱温听了李振的建议,将包括:尚书左仆射裴枢、静海军节度使独孤损、右仆射崔远、吏部尚书陆扆、工部尚书王溥、守太保致仕赵崇、兵部侍郎王赞等三十多人全部贬官。随即矫诏将这三十多名被贬的朝官,集中在滑州的白马驿,一个晚上将他们全部杀死。

李振又对朱温说:“这些人以清流自居,应该把他们投入黄河,使他们成为浊流。”

朱温笑着依从了李振,将众人的尸首全部投入黄河,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白马驿之祸”。

大唐王朝经此一变,完全失去了统治基础,实际上已经等于亡国了。可以说,李振在灭亡唐朝的过程中出了很大的力气。忠于李唐的朝臣就这样被一扫而光,

另外,李振还干过骗杀平卢节度使王师范的事情。他平日里做事的风格跟敬翔大不相同,敬翔为人谦逊谨慎,李振则是骄横跋扈,威风的紧。

唐朝灭亡之前,李振作为朱温的全权代表,经常往来于汴州和洛阳之间。每次到洛阳,李振来都是以高傲的姿态对朝廷中的任何人颐指气使,毫不可怜,完全是一副主人的架势,对他恭敬服从的人就任意提拔,根本不按什么规章制度来做,对他不好,或者他讨厌的人就撤职罢黜。

因此,唐朝廷的人将他视为“鸱枭”。鸱音吃,古书上指猫头鹰,传说闻到人快死了就开始叫,被人认为是不祥之鸟。意思是他一来,有的人就像老鼠见到猫头鹰一样被贬窜而去。

敬翔和李振是朱温的两大谋臣,两人都同意出兵,朱温便下定了决心,要趁着这个机会,将势力扩展到河北腹地。现在的问题是,要出动多少兵马?以何人为统帅?

卢龙军人多势众,战斗力很强,说不定还会引来晋军,须得出动一员大将才能打败刘守光。

朱温征战三十年,手下名将辈出,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应该算是葛从周、杨师厚二人。考虑到兵凶战危,三十年间淘汰率也很高,有些优秀将领没能见到胜利的那一天,有阵亡战死的,有背叛投敌的,更有被朱温杀掉的,所以要排序要按时间阶段来排序,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朱温担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时期。

在此之前,朱温虽然在黄巢麾下独当一面,投降唐王朝后又担任一军主帅,但手下兵力数量不多,将领也都是黄巢或者唐僖宗派来的,算不上朱温嫡系。至于一些中后期出现的将领包括朱珍、庞师古、丁会、氏叔琮、邓季筠等人当时在朱温麾下不过是个马弓手、步弓手之类的亲卫,连将领都算不上。

汴州阶段,朱温手下主要领军将领是朱珍、李唐宾二人。朱珍在朱温发展初期起到关键作用,为朱温攻占了宣武军之外的第一块地盘义成军,是一场类似当年李愬雪夜入蔡州一样的长途奔袭战,打的很漂亮;在与“蔡贼”秦宗权、徐州时溥等势力作战过程中,朱珍一直是军中仅次于朱温的第二统帅,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劳。不过此人后期有自立反叛的迹象,杀掉了与他齐名的大将李唐宾,因此被朱温杀掉。

李唐宾原来也是黄巢手下将领,后来投降了朱温,成为朱珍的副手,二人“勇略、功名略相当,全忠每战,使二人偕,往无不捷”。李唐宾更得朱温信任,但冤死在朱珍手下。

另外还有个郭言,也是黄巢军改投朱温的将领,前期立功不小,而且能力非常全面,是朱温最早派出去驻守一地的方面大员,在与徐州时溥交战时中流矢阵亡。

这三人都是初期朱温手下最重要的将领,可以算是名将苗子,可惜死的太早,否则成就或许不在葛从周、杨师厚这两个顶级将领之下,比什么庞师古、氏叔琮之类的强多了。

第二阶段,朱温对外扩张阶段,一直到称帝前。这个阶段第一名将葛从周当之无愧,其次应该是张存敬。

葛从周也是黄巢军转投朱温,在朱温河南、山东、河北扩张阶段功勋卓著,几乎领导或参与了全部重要战役,尤其是在河北魏博镇大破李克用的骑兵部队,打的李克用失去战斗信心和勇气,为朱温压制李克用全取河北立下大功。

朱温称帝前后,葛从周一直负责镇守河北,河北大地也成了朱温攻略关中、山西的大后方。之后葛从周因病致仕,已经回家养病去了。

葛从周威名赫赫,河北人仰他威名,传出个口号来,道是:山东一条葛,无事莫撩拨。若是葛从周领军出征,必能解沧州之围,说不定连卢龙也能一并拿下。

但是朱温绝不会让葛从周再次统帅大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