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看书阁>五代河东节度使 > 第十二章 问答无用(第1页)

第十二章 问答无用(第1页)

“殿下!”

“大王!”

扈从亲兵们上前扶住摇摇欲坠的朱友珪,给他抚摸后背,忙活了好一阵才使得朱友珪的气息顺畅了起来。

“大王,此人如此无礼,不如杀”

朱友珪推开亲兵,怒道:“杀个鸡毛!这等勇士,当在战场上摧城拔寨,扬名立万,怎么能随便死在这种狗屎地方?”他走到陈诚面前,诚恳地说道:“来跟我干吧,除了正妻,凡我所有的,都与你分享!”

“车驾、衣服、食物、住所,还有女人和金子!”

“你喜欢跟人比武?我可以叫来汴梁所有的勇士豪杰!”

当今天下纷乱,各地诸侯军阀莫不极力招揽四方豪杰。朱友珪很清楚陈诚这样的猛将兄在战场上能有多么大的作用,有了这样一个猛人,无疑是多了一条命。而且他准备干一件大事很久了,正需要像陈诚这种武艺高强,又在汴梁没什么跟脚的人。

陈诚有些惊讶,他知道这个时代武人地位空前的高,各路诸侯为了招揽勇士,往往不惜血本,但是朱友珪这也太夸张了。莫非,其中有什么蹊跷?

不是陈诚喜欢阴谋论,而是喜欢搞阴谋的人太多了。想了想,陈诚婉拒了朱友珪的招揽,“郢王殿下,我一家老小可都被围在沧州城里,如今只想着尽快解了沧州之围,实在是没心思想其他的。”

朱友珪有些遗憾,这人明明动心了,怎地不纳头就拜?唔,肯定是说的那些好处还没有真正的兑现。他转头吩咐了几句,然后拉着陈诚的手进了驿站,让亲兵守在门外,道:“父皇让我来打听沧州的情况,你就给我好好分说分说。”

“这活应该由正使来干,吕将军在楼上,我去叫他。”

“你先跟我说说,等会再叫他不迟。”

既然都这么说了,陈诚便将自己知道的情况挑重点说了一些,包括刘守光所部兵马大致数量,军备如何,在城外何处安营扎寨,等等。朱友珪时不时问上一两句,都在关键之处。很显然,朱友珪是个知兵的。

说了一会,朱友珪问到了沧州城中粮草多少。陈诚迟疑片刻,如实道:“城中有多少粮草我不知道,但家中存粮不多。”

“不多是多少?可支一年否?”

陈诚摇头,“不能。”

“半年?”

陈诚再次摇头,“只够吃三个月的。军中或许有粮,但那就不是我所能知道的。”

楼梯处脚步声响起,吕方完事了,脚步有些虚浮地从二楼下来。陈诚向双方介绍,“吕将军,这位是梁国的郢王。郢王殿下,这位便是吕方吕将军。”

朱友珪将刚才问陈诚的那些问题拿来问吕方,得到的回答大差不差,有些差别也只是在细节处。离开沧州时,刘守光所部已经放弃了强攻,改为团团围困。沧州能不能守住,主要是看城中粮食有多少。

吕方也没有胡咧咧说什么城中粮草充足,要是汴梁这边信以为真了,拖拖拉拉的会误了大事。

朱友珪也不是好糊弄的。刘守文先是跟刘守光打了一年,又在野战中一波把主力送了个精光,军械粮草肯定消耗了许多。朱友珪是带过兵打过仗的,想要糊弄他可不容易。大部分的事情,只要亲自经历过,就能对其中的弯弯绕绕有所了解。

反过来说,要是某件事没有亲身经历,又不愿意真正地深入了解,就不要对这事随意发表意见。闹笑话事小,搞不好会出人命,甚至是更严重。

比如说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准备修缮开封的城墙,让工匠先画个草图。工匠弄了个四四方方的城防图,赵匡胤一看就笑了,说“城墙怎么能这么修?”然后将工匠送上来的草图给一把火烧了,亲自动手画了一副弯弯绕绕的图纸。

赵匡胤画的城防图不好看,但是好用。那些弯弯绕绕能让守军从两到三个方向对敌人发动攻击,作用类似于棱堡。

赵匡胤是戎马多年的宿将,虽然欺负孤儿寡母的名声不大好,可人家是有真本事的,弄出来的城墙防御力很高。等到了后面的宋朝皇帝,看到城墙凹凸不平,就说这都什么玩意,一点都不好看,改了!弄成方方正正的多好。

然后女真人就杀过来了。女真将领一看开封那城墙就笑了,哪有城墙这么修的?方方正正的城墙这不是摆明了告诉敌人,宋国的朝廷里没有人懂打仗么?

当然,北宋的灭亡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不只是城墙修得不行这一个因素。但是,从这一个侧面也能看出北宋的军事有多么拉胯。

朱友珪跟吕方交谈了一会,让随行的书记官将重点内容都给记录下来,这些东西整理之后是要上交给皇帝的,容不得半点马虎。说着说着,驿站外喧哗声响起。片刻后,数十名军士涌了进来。

吕方面色大变,一把抓住长剑,“郢王,你这是什么意思?”他最擅长的是射箭,近身肉搏的能力也不差。虽然比不上陈诚那么变态,砍杀个人也不在话下。朱友珪离得这么近,要是真有事,先拿下此人再说。

“别这么紧张。是这位高元珰兄弟说喜欢跟人比武,这才叫了些人过来。”

朱友珪叫过来的不只是军中勇士,还有一辆装满了钱帛的马车。“高元珰,你只要打赢了这些人,这辆马车,连同上面的钱财都是你的!”

“大王,就是这厮伤了你?待我好好教训他一顿,再让他向大王赔罪!”

“汰!兀那小子,识相的就赶紧给爷爷磕几个响头,不然就把你揍得满地找牙!”

“妈-的,沧州人竟然敢到汴梁来撒野!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被叫过来的是左右控鹤都的精锐军士,这些人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武艺和勇气都是上上之选,脾气也是一等一的暴躁。刚进来,控鹤都的军士们便鼓噪起来,冲着陈诚等人喊打喊杀。

“控鹤”之名可追溯至唐武则天时期,其初设即担有宿卫之任。垂拱元年(685)二月,改“左右内率府为左右奉裕率府,千牛为左右奉裕,左右监门率府为左右控鹤禁率府,诸卫铠曹改为胄曹,司膳寺肴藏署改为珍馐署。”

其中“监门率府”原本职在“掌诸门禁卫”,更改名号后,其职责由控鹤率府继续承担。圣历二年(699),武则天“以宠臣张易之及其弟昌宗置控鹤府官员,寻改为奉宸府,班在御史大夫下。”

此时的控鹤府“受任者率多轻薄”之徒,不过每每筵宴,“樗蒱笑谑”,已无任何军事功能。

至唐昭宗时,皇帝宿卫兵复称“控鹤”。乾宁四年(897),韩建胁迫昭宗废殿后四军,遣散两万余人,仅保留“兵三十人,为控鹤排马官,隶飞龙坊”。三十人的控鹤军自然无力担负起护卫帝王的职责,但皇帝设控鹤军以自卫的作法却为乱军所效仿。及黄巢僭位,遂“选骁勇形体魁梧者五百人,曰功臣。令其甥林言为军使,比之控鹤。”

等到朱温篡唐之后,依旧沿用了“控鹤”军名。

朱温朱皇帝曾有敕曰:“大内皇墙使诸门,素来未得严谨,将令整肃,须示条章。宜令控鹤指挥,应于诸门各添差控鹤官两人,守帖把门。其诸司使并诸司诸色人,并勒于左、右银台门外下马,不得将领行官一人辄入门里。其逐日诸道奉进,客省使于千秋门外排当讫,勒控鹤官舁抬至内门前,准例令黄门殿直以下舁进,辄不得令诸色一人到千秋门内。”

梁国的控鹤军主要职能是把守宫门,驿站这边的事不归他们管,但朱友珪是他们的直属上官,叫几个人过来还不是说一声就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