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改造不能乱来!承重墙的位置必须精确!去查《材料力学》里关于砖木结构承重极限的章节!”
“我们必须先绘制出一份完整的、精确的百花巷地形及建筑分布图!这是所有工程的基础!”
下午的遭遇,不仅没有击垮他,反而激发了他作为一名“技术宅”的终极执念。在他看来,百花巷所有的问题——无论是肮脏的环境,还是混乱的秩序——本质上都是“技术问题”。只要能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工程的改造,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那个什么“花臂龙”的统治,自然会土崩瓦解。
他手里拿着炭笔,在一张巨大的图纸上飞快地勾勒着,眼中闪烁着创造者的光芒。对他而言,这不再是一场考核,而是一个充满了无限可能性的巨大工程项目。
周正的小组,则显得更为务实。
他们没有去钻研那些高深的理论,也没有立刻开始规划宏伟的蓝图。周正带着他的组员,埋首于一堆《大梁律例》和户部存档的《户籍管理条例》的抄本之中。
“陈兄想从‘人心’入手,孙兄想从‘技术’破局,都对,但都太慢了。”周正压低声音对组员说,“我们得找到一个能立刻见效的‘小切口’。”
他的手指,点在了一份陈旧的京兆府区域划分图上。
“你们看,百花巷虽然三不管,但它在地籍图上,依然是大梁的土地。只要是土地,就有归属,就要纳税。那个花臂龙,他凭什么收‘平安钱’?他有官府的文书吗?他交税了吗?”
“他这是私设公堂,是聚敛黑财!按照律例,这是足以抄家灭门的大罪!”一个组员激动地说。
“对,但我们不能直接去报官。”周正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与他憨厚外表不符的精明,“我们现在去报官,只会被当成是书生告状,官府和稀泥,最后不了了之。我们必须掌握确凿的、让他无法抵赖的证据。他收了谁的钱?收了多少?有哪些人可以作证?他的老巢在哪里?这些,才是我们的突破口。”
于是,图书馆里出现了奇特的一幕:
“权谋派”正在低声讨论着马基雅维利的思想;
“技术派”在为排水渠的坡度争得面红耳赤;
而“法律派”或者说“务实派”,则在研究如何利用现有规则,进行一次精准的“法律狙击”。
所有人都像被拧紧了发条,疯狂地吸收着这些曾经被他们鄙视的“屠龙术”。窗外,夜色渐深,但图书馆内的灯火,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明亮。
他们还不知道,这些在今夜萌发出的、截然不同的解题思路,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时而冲突,时而融合,最终交织成一股足以改变百花巷,乃至改变更多地方的强大力量。
而始作俑者林知节,早已在他的府邸中,进入了梦乡。
他睡得很香,嘴角甚至还带着一丝满足的微笑。
今晚,没有人来烦他,没有人问他“大人,我们该怎么办”。
这,就是他最想要的教育成果——别来烦我,自己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