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看书阁>在古代当名士 > 第五十六章 玄学增益(第1页)

第五十六章 玄学增益(第1页)

相较于外园的放浪形骸,内帏就要修身养性许多,众人随意而坐,成群,各自笑语盈盈。

比起外面溪流潺潺的雅致,内帏也不遑多让,引了一川流水溶溶荡荡地流绕,水边点缀山石,又杂植柳木,枝条长长地悬下去,不时因风而动,点着水面,激起圈圈涟漪。

垂柳尖吸引了不少张嘴上浮的鱼儿,时而有小郎、小娘去草丛里捡玉珠,来砸那些一张一合的鱼嘴玩,嬉闹着争相攀比谁掷中的多。

夫人们并不阻拦,笑吟吟地看着小郎、小娘们活泼的模样,偶尔窃窃私语,谈论些儿女趣事。

又有婢子搬了胡床、凭几在柳下,使得这些孩童玩累了便可坐下休息、食些鲜果糕点。

卢夫人与崔夫人在廊下和不少贵妇人相谈甚欢,虽然大家此前关系疏远,但今日在园中一见面,却亲近得好似做了多年的密友一般。

其中不乏崔夫人年少时的结交,不过自崔家沉寂后便逐渐淡了往来,此时再见,彼此也还是言笑晏晏,仿佛这些年从未疏远过。

崔夫人同样笑脸盈盈,比年少时交游应对得更加得体。

一来她已不似年少时有阿父阿母为之撑腰,二来如今她也是阿母了,明白该怎么当个体面人。

卢夫人虽是在洛阳第一次亲自作为女主人招待这些地位不凡的夫人女郎,但也做的有条不紊,举手投足之间气度从容。

夫人们观察着这对重回洛阳交际圈的姑嫂,在心中也是暗暗点头,认为这是有分寸、有身份,是可以多多往来的体面人物

众人交谈甚欢,外头每作成一首诗,便有婢子来报,夫人们相互讨论作的如何,遇上做的差的便直言批评,若是听到还算不错的,除了唤来婢子接缎花,还要打听作诗之人样貌如何,相貌好便罢了,若是婢子回个相貌平平,还有人直接从婢子的托盘里把投进去的缎花取出来。

一边取还要感慨,“比得上左三都的相貌,却比不上他的才情,这花不投也罢!没掷个石子出去已是有礼了。”

引得众人笑闹起来,有的以扇掩面,有的拍掌抚胸,有的更是笑得歪倒在婢子身上。

无他,虽然这言语的确有些刻薄,但谁让时下就是重“美”呢。

自汉末以来,品藻人物之风盛行于世,其中就有一个具体化的标准,即“九征”,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来判断这个人未来的成就,其中大半都脱不开姿容神气,可见“美”的重要。

孔子也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可见好色之心,古已有之,在当下只是发扬光大,无论男女,都追求美姿容。

当然,这大概也是因为好德之心要经过培养,但好色之心却是人能够无师自通的缘故吧。

直到外头一阵喧闹,婢子们急忙忙地出去打探,又匆慌慌地回来,将那首春眠不觉晓报给夫人女郎们听,几乎是几息之间,婢子们手上的托盘就堆起了小山,一个刚送出去,另一个又堆满了缎花。

夫人们听传话的婢子说作诗之人是个孩童,更是眼睛一亮,相互打听是谁家的孩子跑到外园去了。

卢夫人与崔夫人对视一眼,笑而不语。

待那首《于崔园感阮嗣宗赠舅崔良伯侍中王武子员外郎王君夫》传过来,这些大都受过良好家族教育的夫人女郎们已是一时忘言了。

良久,夫人中年长的一位王夫人感叹道:“武子能在诗题中留名,是一桩幸事啊!”

众人听那婢子说这佳作和方才那首俱都是谢家三郎所作,不由得齐齐向崔夫人望去,羡艳之情溢于言表。

人人都明白,谢家三郎是真真切切地一鸣惊人了!陆机、左思为何盛名?不就是靠文才名动天下的吗?谢家三郎已经明摆着有这样的天赋才情了!

陈郡谢氏虽然不是显赫门第,但崔夫人却是出生名门,如今谢三郎又有了乐广作老师,未来可期啊!

一时间,夫人们看着园中嬉闹的自家小娘,心思浮动不已。

郭夫人想到先前被她逮住、送进屋内避风的小女儿百岁奴,想了想还是放下念头。百岁奴身体不好,若有可能,还是尽力留她在家里,作松快的北宫婴儿也好。

谢广走进来时,对上的便是一双双探究的目光,好在在外园已经经历了一遭,此时被一众夫人女郎仔仔细细地打量,他——

他忍住拔腿而逃的冲动,快步走到崔夫人身边,对着母亲和舅母行礼。

背后的目光更灼热了。

夫人们先识其才,再见其貌,更是心下满意。

原本嬉闹的小郎、小娘们见长辈俱望向一个新来的小孩,原本有些吃味,但一眼望去,已是看得呆住了,几乎同时喊道:

“我要和这个哥哥弟弟玩!”

“我先说的!和我玩!”

“和我玩!和我玩!”

原本坐在阿母身边默默吃东西的崔廓立刻急了:“阿广才不和你们玩!阿广是我表弟!我表弟!”

孩童们又嚷又叫,却不好意思靠近谢广,只远远对着他大声报出自己的名字。

“这就是你家三郎?外表像玉一样,但内里却好似经过捶打的寒铁,真是奇异啊。”

王夫人仔细端详了一番谢广,又对崔夫人诚恳道:“往后羡慕你的人要数不胜数了,从前我时常为你遗憾,今日才知晓人的际遇非是常人能预料的,有这样一个儿子,你日后愁也为他、喜也为他,一生荣华就在此子身上了。”

这位王夫人是王济的姐姐,嫁给了上蔡伯和峤,母亲是大名鼎鼎的钟夫人。

钟夫人名钟琰,不仅才华出众,还极善相面,在给小女儿,也就是王济的妹妹择夫婿时,仅凭观察面相就看出其中一个候选人的未来命运乃至短命之相,于是否决了那个候选者,而钟夫人的品鉴其后果然应验,那人没几年就死了。

有钟夫人这样才学过人、又擅长鉴人的母亲,王夫人自然也是家学渊博,在一众夫人间颇有盛名。

今日有她这样一句品鉴,相当于是给谢广上了一个玄学增益。

虽然放在现代这种相面识人之术听起来有些不靠谱,但古人就是吃这一套,还会主动找善于品鉴的人为家中出色族人相面。

毕竟远有许负,近又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鹰视狼顾之相”之类,很难不让人信这一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