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看书阁>在古代当名士 > 第十四章 博陵崔氏(第1页)

第十四章 博陵崔氏(第1页)

崔家回洛阳的车队如一条巨大的蟒蛇,蜿蜒着向洛京而去。

这其实已经是精简出行了,但再怎么削减也还剩下几十辆车。

最豪华的几辆主车是时下最流行的通幰牛车,翠色的车帷是锦缎所织,锦缎织物轻薄,透光而不见人。帐面以金线绣云纹走兽,边缘坠小珠为璎珞。如此风吹而帐动,显得飘渺灵动,但又不会起伏过大而露出里面的厢室。

架着车辕的青牛缓步而行,四蹄上俱束有银环,环上银铃随着青牛慢步而响,铃声脆远,颇有一番雅致的滋味。

几十辆副车或前或后地把主车护卫在车队的中间,最前面的主车里,坐着的正是博陵崔氏现任族长、崔夫人的兄长——崔洪。

崔洪比妹妹大一岁,生得风流蕴藉,眉飞入鬓,鼻若悬胆,一双凤眼颇有威严,但发丝间多见银白,眉心蹙着一道竖痕,眼角也生着几道细纹。

一旁坐着的,是崔洪的正妻卢夫人,她此时在车里想着自己备下的礼物合不合适。

“崔家在洛阳是有府邸的,这些年都是小姑在打理,宅子不比其他,没个进项还要往里头贴钱,小姑有心,可你这做哥哥的也不能心安理得地受了。往昔咱们见不上面,也只好通信时送些贴补,如今见了面,须备上重礼才像话。”

“小姑如今也不知道喜欢什么?”卢夫人微微有些苦恼。

她没见过这个小姑子几面,多年前的匆匆几面,当时还是新妇的她,只记得这个小姑生的好看,气质温柔又不失贵气,对她这个新嫂十分有礼。

十几年来,小姑与他们分隔两地,多是丈夫的书信往来里问候,各种年节礼物卢夫人也是揣测着送。小姑无论收到什么,回复的措辞都温和有礼,礼数周全得让人感慨真不愧是崔家的女儿。

但这也导致,卢夫人实在无法从每次的节礼里推测出小姑究竟喜欢什么。

崔洪端坐在牛车里,手中还捧着一卷书,闻言,两眼终于舍得从书里挪出,很胸有成竹:“送金子。”

崔洪很了解自己的妹妹,虽然十几年没见,可到底他们也是从小一块儿长大的血缘至亲,对彼此之间的性情喜好了如指掌。

相比较什么奇珍异宝,妹妹对金子那是情有独钟,在闺中的时候,首饰要戴金的,碗筷要用金的,连床都央着阿母让府匠打了个纯金的。后来妹妹渐渐大了,知晓时人对金子的鄙俗,忍痛在面上隐藏起这份对金子的喜爱,只收集金子藏在库房里私下欣赏。

等出嫁了,那一箱箱抬出去的嫁妆里,压箱的都是一块块金子,至于古董字画、奇珍异宝、典籍文藏这些,反而要做箱面。

面对丈夫的脱口而出,卢夫人蹙眉道:“金银乃俗物,送上门去恐怕不妥。”

她摇了摇头,觉得夫君太俗了。

“小姑。”一旁的崔廓蹦出这俩字。

卢夫人放下纠结,纠正道:“小姑是阿父的妹妹,你要叫姑姑,你戴的项圈儿,就是姑姑送给你的。”

崔廓摸着脖子上嵌着亮闪闪的玛瑙的项圈,有些懵懂地问道:“姑姑也有项圈吗?”

崔洪想起小时候兄妹俩戴着的金灿灿、沉甸甸的项圈,不由得心神一恍,那是他们的阿母亲自描了许多吉祥长寿寓意的图样,让府匠照着一点一点打出来的。当年从洛阳走得匆忙,他已经不记得儿时的项圈放在何处了。

卢夫人道:“小姑是大人了,项圈儿该你表弟戴着。”

崔廓好奇道:“是阿广表弟?”

卢夫人点头:“到了洛阳,你就能见到阿广表弟了。”

提到侄子,崔洪从恍惚中回过神来,道:“明夷从前在信里,说阿广活泼可爱,和一般的孩童不同。前两个外甥我赶不上了,这第三个小子,我倒要雕琢雕琢。”

卢夫人轻声道:“到时候让阿廓和阿广多往来,他们是表兄弟,本就该亲近些。”

崔廓听了阿母的话,眼睛一亮,高兴地仰头问道:“真的吗!真的吗?我真的能和表弟一起玩?”

卢夫人严肃的面容和缓许多,摸了摸儿子的脸,点点头。

崔廓惊喜得几乎要在车里蹦起来,在安平的时候,阿母不许他和族中的孩童一起玩,他又不喜欢那些只会讨好他的下仆,于是只好孤零零地一个人玩。

眼下第一次被阿母允许,能和年龄相仿的阿广表弟玩,崔廓兴奋不已,握着项圈很是郑重道:“我会好好和表弟玩的!”

卢夫人摸了摸儿子的脸,又轻轻拍着他的脊背,哄着孩子慢慢入睡。

“族老那边,有意和宫里搭上关系。郎君到时候入宫面圣,还是提一提吧,省的他们走采选的路子,那咱们崔氏的脸可就丢尽了。”

牛车走的不快,崔廓沉沉睡去后,卢夫人轻声和丈夫说起事来。

“嗤。”崔洪嘲讽一笑,“论家世,有五世三公的弘农杨氏在后宫里做皇后,他们送人进去有什么用?”

卢夫人蹙眉道:“郎君一直不发话,那些族老又不好向郎君当面说,总遣夫人娘子们过来,妾身也只能搪塞应付过去。如今我们到洛阳来,那头总要给个准话,否则人心浮动,说不得就有自作主张的蠢货跳出来。”

崔洪平静道:“既然有人想去博天家富贵,我又何苦拦着呢?让他们各支都报一个人选上来,我们再在这些人选里挑一个送进宫。”

比起让这些族人一天天卯足了劲把阴谋诡计往主脉使,不如松手漏点利益让他们相互争夺。

卢夫人颔首,看着熟睡的儿子,没有再说话。

在安平县的日子不好过,博陵崔氏的人从繁华的洛阳一朝被迁着龟缩在小小的一县之地,一个个怨气十足,都觉得是当初的老族长连累了他们,连带着对崔洪这个匆匆交接的新族长也心怀怨怼。

若不是顾忌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恐怕一些人连明面上的和气都不愿意装一装。

眼下崔洪这个族长突然被提拔回洛阳,许多人也沉不住气了,都想着给自己那一支博一条出路,总不能荣的时候族长一脉最荣,损的时候大家却要跟着一块儿损。

族人自寻出路本是好事,也没人想着要拦。但架不住有些人拿司马家当楷模,想坐一坐族长的位子,给博陵崔氏换一个主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