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看书阁>古代本土小人物种田文 > 第八十二章 晋城(第2页)

第八十二章 晋城(第2页)

“是海东青,大舅。”林砚脆生生地回答,“它叫小妖,在天上帮我们侦察呢!”他语气里带着孩子气的炫耀。

“侦察?”苏伯钧彻底懵了。

豹子当宠物,海东青当斥候?

自己这小外甥,养的都是些什么神仙玩意儿?

他看看天上盘旋的猛禽,又看看地上趴着的猛兽,再看看一脸天真(至少表面如此)的林砚,感觉自己几十年来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正在被猛烈地冲刷。

他只能再次感慨:“好…好…小妖也好,好…”除了说好,他一时竟不知该作何反应。

柱子在一旁咧了咧嘴,石头则憨厚地笑了笑,显然对自家小少爷的“小伙伴”早已习以为常。

护卫队的骡车继续前进,柱子低声对石头说:“有刺客和小妖在,咱们这趟差事,倒像是来‘陪太子读书’的。”

石头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队伍重新启程,苏伯钧坐在自己的马车里,好半天才平复下激荡的心绪。

他撩开窗帘,看着后面那辆特殊的骡车,以及偶尔掠过天际的鹰影,心中对妹妹家这个神奇的外甥,又添了无数层难以言说的好奇。

这趟回晋城的路,注定比他想象的要“精彩”得多。

尘土依旧飞扬,但队伍的气氛,因为那两只非凡的“护卫”,似乎多了一份无形的底气。

车轮滚滚,朝着晋城那隐约可见的城墙轮廓驶去。

林砚阖目凝神,一缕神念悄然附于窗外盘旋的灰隼小妖。

视野骤然拔升,凛冽的高空气流仿佛穿透神魂,脚下晋城的全貌如一幅饱蘸墨与尘的旧卷轴,徐徐展开。

灰蒙蒙的,是这座城给林砚最强烈的印象。

并非天阴,而是无数低矮、连绵的灰黑屋顶,以及从城市边缘几根巨大烟囱里源源不断喷吐出的浓烟,交织成一片沉滞的灰霭,笼罩在城池上空,连正午的阳光都滤得昏黄无力。

古老的城墙依旧倔强地围合着,勾勒出方正轮廓,但已非铁桶金汤,几处豁口清晰可见,像被岁月啃噬的齿痕。

视线掠过城墙,城内景象更显拥挤纷杂。

纵横交错的街巷狭窄如缝,密密麻麻挤满了青灰砖瓦的院落,那是晋地传统民居的底色。

其间,几栋突兀的、带着尖顶或拱窗的“番式”小楼零星点缀,红砖或灰泥墙面在灰海中显得刺眼又新奇,宣示着时代悄然渗入的异质。

护城河早已不见波光,成了一条蜿蜒的、泛着可疑色泽的污浊泥沟。

小妖盘旋俯冲,掠过城市上空。

主街上,人力车夫拉着穿长衫或西服的客人奋力奔跑,车铃叮当;骡马大车驮着煤块或货物,在石板路上碾出沉闷声响,也扬起经年累月的煤灰与尘土;穿着布褂的脚夫、包头巾的妇人、偶尔驶过的黑色老爷车……形形色色的人流,如同蚁群,在狭窄的河道里缓慢蠕动。

空气中,仿佛能嗅到煤烟味、牲口粪便味、还有不知从哪家酱园或醋坊飘来的浓烈发酵气息,混合成一种属于1913年晋城的独特“市声”。

远处,靠近城墙西北角,一片更为低矮杂乱的棚户区蔓延开去,与城内规整的院落形成鲜明对比。

几辆运煤的火车吐着更粗的黑烟,如同缓慢爬行的灰蛇,正驶向城外那片被矿渣染成褐色的山峦。

晋城,神话之乡!

神农尝百草、舜耕历山、商汤祷雨、愚公移山,这些传说都发生在这里。

是《山海经》中的昆仑丘,伏羲氏部落炎帝部落的聚居地,中华农耕文明开启之地!

我,气运之子,会不会有奇遇发生?

林砚摸了摸刺客光滑的皮毛,又抬头看了看天空的小黑点,嘴角弯起一丝只有他自己才懂的弧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