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长……琐事太多,太耗时间了。”
池宏眉头紧锁,脑海里已经开始进行时间成本核算。
“例会、通知、活动组织、同学沟通……每一项都会挤占宝贵的时间和精力,gpa和竞赛才是核心目标……”
正当他盘算着如何“合理”卸任班长,将精力完全投入技术主线时,辅导员顾雅琳的电话打了过来。
“池宏,来我办公室一趟,有好事儿。”顾老师的声音带着一丝神秘和兴奋。
池宏赶到办公室,顾雅琳开门见山,笑意盈盈:“之前足球比赛后,你不是和我提到,想利用课余时间搞点技术实践,希望创业的想法吗?”
“学校对你们这种有技术、有想法、敢闯敢干的学生是大力支持的!”
“系里研究过了,可以为你提供一个专门的实验室工位作为创业孵化场地,水电网络全包,初期免租金!”
这确实是池宏当前最需要的——一个稳定、不受干扰的技术攻坚环境,比寝室或公共机房强太多了。
而且,有了场地后,意味着创办公司的条件已全部满足。
“不过,”顾雅琳话锋一转,脸上的笑容收敛了几分,语气变得严肃。
“池宏,我得给你泼点冷水,也是作为辅导员的肺腑之言。”
“这些年,打着‘创业’名头混资历、混补贴的学生,我见得太多了。”
“很多人就是注册个空壳公司,弄点花架子项目计划书,骗点学校的启动资金和荣誉,最后不了了之,纯粹浪费资源。”
她目光锐利地看着池宏:“学校愿意支持你,是看重你的技术实力和状元潜力,希望你能真正做出点东西来,而不是玩虚的。”
“所以,我们对孵化项目是有考核要求的!”
“顾老师您说。”池宏神色平静,这正是他想要的——有约束力的目标才能驱动高效行动。
“必须签真实的商业合同!”顾雅琳斩钉截铁地说。
“而且,合同金额是硬指标!学校会根据你签署的、真实履行的合同金额,来判断项目的含金量和可持续性,决定后续是继续提供支持,还是收回场地。”
“合同金额要求是多少?”池宏直接问核心。
“第一年,实打实的合同流水,至少这个数。”顾雅琳伸出两根手指交叉。
“十万。这是底线,证明你有市场价值,项目能养活自己。”
“十万?”池宏的眉梢扬了一下,语气平淡无波。
“如果是一年一百万呢?”
顾雅琳被池宏这轻描淡写的反问噎住了,足足愣了两秒钟才“噗嗤”一声笑出来,手指点了点他:
“口气不小啊,状元郎!你要是真能在第一年就签下一百万的实打实合同……”
她眼中闪过欣赏和期待的光芒,“别说一个工位,系里能给你协调出一整个独立工作室!”
“学校层面的资源倾斜也绝对少不了!我们巴不得扶持出下一个‘青华系’的科技明星企业!”
“好,一言为定。”
池宏没有丝毫犹豫,目标瞬间锚定——百万合同,独立实验室!
加上支线任务,一箭双雕。
这性价比远超预期。
“有魄力!”顾雅琳赞许地点点头,随即想起另一件事——
“对了,你们班的班主任毕嘉木副教授结束项目,今天正式回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