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奇峰和唐凡梅听得心头火热。
池宏却显得很平静:“李老师,感谢青华大学的看重。不过……不瞒您说,我其实……对北大挺有好感的。”
李老师脸上那标志性的温和笑容没有丝毫褪色,他轻轻颔首,语气真诚地肯定道:
“池宏同学有自己独立的想法,这非常好。”
“燕北大学的确有其独特且深厚的底蕴,尤其在人文学科领域,像哲学、历史、中文这些,他们的积淀和氛围确实独树一帜,学术大家云集,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学者和社会栋梁。”
“这点上,北大确实值得尊敬。”
池奇峰听了连连点头,对这位谈吐不凡、肯定对手的李老师不由得又增添了几分好感——这才是顶尖学府老师应有的气度。
紧接着,李老师话锋极自然地一转,他的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客厅角落。
那里摆放着池奇峰的旧无线电元件盒子,墙壁上复杂却井井有条的弱电布线装饰槽——
这些细节,都无声地透露出这个家庭与精密电子、机械制造有着某种不解之缘。
“不过……”李老师看向池宏的父亲,语气自然而然地带上了一丝对同道中人的亲切。
“我看咱家里这些设备,还有这份对技术的讲究和喜爱,哈哈,池宏同学耳濡目染,这个‘工科味儿’很正啊!”
“池宏同学能有今天这样的思维和能力,恐怕家庭的熏陶功不可没。”
“学工科,尤其是想在工程领域踏踏实实做点基础性的创新和突破,把理论真正转化为应用,推动技术进步——”
“这方面,青华大学经年累月形成的工程实践氛围、与我们顶尖行业伙伴的深度产学研结合,以及那些坐镇实验室、真正从工程一线摸爬滚打出来的大师们,能带给学生的实在太多了。”
他看向池宏,笑容里充满了对年轻人的尊重与鼓励:“术业有专攻,学府也各有千秋。”
“选择最适合你的平台扬帆启航,才是关键,你说呢,池宏同学?”
“这样吧!”李老师看池宏还在“犹豫”,直接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
“这是我们的预录取意向书,只要你现在签了,五万块钱的‘优秀新生奖学金’立刻就能到账!”
盖着青华红章的合同被郑重地放在桌上,极具视觉冲击力。
池父池母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就在这时,池宏的手机又响了,是北大招生组!
“喂,池宏同学吗?我们是燕北大学招生组!请问你现在在家吗?我们方便上门拜访一下吗?”
青华的李老师显然也听到了电话内容,他立刻站起身:
“池宏同学,既然你这边还有客人,那我们就先不打扰了。意向书你先收好,认真考虑!我们等你消息!”
几分钟后,北大招生组的一男一女两位老师风尘仆仆地赶到了。
北大老师落座后,同样热情洋溢,对池宏赞不绝口。
自然地,话题也转到了刚刚离开的清华招生组。
“青华大学动作可真快啊!这点上我们燕北还真要向他们学习反应速度。”
张姓老师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诚恳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