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嘛,这种话都说出来了。
陈贵良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感谢阎所长的重视!”
汪主任急了:“复旦也有优待,陈同学你不要担心。”
厦大和华师大,对新概念的招生政策倾斜,仅次于复旦和北师大。
华师大的陈主任也坐不住了,走过来说道:“陈同学,你可以来我们学校。也是不看高考成绩,而且文科专业随便挑,进了大学还另有优待!”
“华师大给什么政策,我们厦大都可以给。”厦大的高教授说。
由于这四所学校的支持力度最大,因此咨询他们的获奖者也最多。
此刻见四所大学公然抢人,已有十多个获奖者陷入呆滞状态。
米兰在复旦的桌子旁,罗堇在北师大的桌子旁。
他们走到一起,面面相觑。
“陈贵良到底写了什么东西?”罗堇难以理解。
米兰迷糊道:“应该是很厉害很厉害的文章。”
其他获奖者,也窃窃私语、议论纷纷:
“这人谁啊?几所大学抢着要。”
“我也不知道啊。”
“他跟我一个考室的。写作文的时候,监考老师一直站他旁边。”
“我知道,这人叫陈贵良。我认识一个来帮忙的往届获奖选手,他说陈贵良的文章轰动了评委组。明天颁奖之后,还要专门开一场文章研讨会!”
“研讨会?专门研讨他的作文?”
“好像是这样。我们也可以去旁听,到时候还有媒体记者要来。”
“疯了吧?”
“草,我先前在北大那边咨询。你们知道北大给他什么待遇吗?”
“什么待遇?”
“只要过了一本线,北大就可以录取他。”
“一本线读北大?你开什么玩笑!”
“?”
“我知道,他用古文写的。”
“你听谁说的?”
“一个来帮忙的校友。我那学长是节说投票,一人只能投一次,得票最多的大学,陈大侠优先考虑——
清华。
北大。
复旦。
南开。
武大。
南大。
厦大。
中山。
北师大。
华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