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十,十传百,终于整个正面军阵全面败退。
勇猛如潘璋,此时也不得不放弃收拢溃军的打算,只领着亲随拼命打马远离战场。
连自家营盘都不敢去的。
一场渡河大战,眼见即将落下帷幕。
然而就在此时。
密云已久的苍天,终于还是降下了一场蓄谋已久的风雨。
是真的大风兼大雨,可能还夹点雪。
廖化前一刻还马背上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
下一刻,绵密的雨点,裹雨的歪风,将他射出去的箭无情吹飞。
而他绝对不是战场上的孤例。
当然,也不能因此就说老天爷偏心眼。
只欺负一边,却不给另一边上同等的减益状态。
实际上,当廖化差一点被一阵歪风吹下马的时候,还真有潘璋部不怕死的士兵试图上前偷袭。
结果脚一打滑,自己反而先栽了跟斗,被廖化亲兵一拥而上,乱刀砍死。
但,这里面终究存在一个比例的问题。
廖化兵多,且还是乘胜追击的一方。
那理所当然,他们就得承受更多来自天地伟力的阻碍。
潘璋兵少,又是溃败的一方。
反击固然是彻底无力了。
但反正大局早已失,反击不反击,也就那么一回事了。
还不如赶紧找个地方躲躲风,避避雨。
而这时候,还有比自家的营地,更适合躲避的场所吗?
须知先前潘璋以弱兵阻击廖化,又要兼顾扼守河道,可没少在这上面下功夫的。
于是乎,都不用潘璋搞什么阵斩逃兵的表演。
其部败兵自发就往自家营盘方向狼奔猪突。
期间拥挤推搡,践踏受伤,自然难免。
但好歹是将相当一部分人“收拢”进去了。
反观廖化这一边,因为战事戛然而止,正处于茫然无措之际。
到底是继续进攻呢?
还是暂且收兵?
进攻,脚打滑,锋无力,怎么进?怎么攻?
收兵,敌军就快全军覆没了,甘心吗?
“鸣金!”
廖化几乎没怎么犹豫就下了命令。
身边有裨将抬着滴血的手臂,前指敌营狰狞嘶吼:
“廖主簿,斫[zhuo]营就在眼前了!”
“你只顾眼前,却不顾身后吗?”不知是否风声太急,廖化竟也嘶声以对。
“如此雨势,绝非一地一时,河水顷刻间就要上涨!”
“而先前为了抢渡,浮桥都是凑合着搭的。”
“万一斫营不利,浮桥又被大水冲垮,你我在这无依无凭的河岸边,何以立足?”
“就不怕全军覆没吗?!”
裨将被廖化喝得愕然当场。
作为底层打拼上来的军官,他未必知道什么“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道理。
但大军无地立足且失去后路会导致什么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