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威还是认为关平高估了自己。
不过暂时没空计较了。
明确了孙权别有所图,关平将情报回传江陵的同时,不再枯坐城中。
他点齐本部兵马,又拉来一批本地县兵助阵,凑足两千人,直接出城与孙桓在旷野上对垒。
不求交战,不求破营。
只求掩护身后更多斥候南下侦查,以免遭到敌军的斥候阻拦。
很快,这一举动收到成效。
又一个重磅的军情从江南传了过来!
原来,早在吕蒙兵围江陵期间。
有敌军细作试图劝降荆南的武陵、零陵二郡,几乎成功。
好在,当地两个刘备任命的官吏保持了坚定立场。
一个叫习珍,官拜零陵北部都尉,是地方军事长官。
一个叫樊伷,武陵郡从事,职责为督察武陵郡事务。
两人一个领兵,一个有督察权,双方合作默契,及时清理细作,惩治叛徒。
经过一番龙争虎斗,总算保住了两郡的主要城池。
特别是武陵郡治所在的临沅城,目前依然被牢牢掌握在手中。
于是,孙权的真正图谋,呼之欲出:
“从大江南下武陵临沅,湘江口是必经之路。”
“孙权秘密屯兵于湘江口,或是剑指荆南二郡!”
“那他不要江陵了?”关平皱眉。
“要肯定是想要的。”麋威分析道。
“但君侯亲自镇守的江陵城,不说坚不可摧,也绝非围攻一年半载可以攻下。”
“孙权应该比谁都清楚这一点。”
“所以,他一方面作出继续增援江陵-公安一线的姿态,并让吕陆二将与君侯隔江相持,以此吸引我军目光。”
“另一方面却秘密于下游集结大军,南下抢占二郡!”
“同时为了防止我军察觉,让孙桓领一支偏师北上封锁道路!”
关平了然,微叹道:
“如此,倒不失为无奈之下务实的选择。”
麋威摇头:
“确实务实,但并非无奈!”
“将军试想,若二郡落入孙权手中,则大江以南的荆土皆为他所有。”
“那时我方就算仍握有江陵,也不过是一座孤悬于江北的城池罢了。”
“北有曹魏,东南有孙氏。”
“唯一援军,却要途径上千里大江水道,当中巴山巫峡险阻无数。”
“真有那一日,曹孙两家一旦有所苟且,江陵城墙再是坚固,又能坚守几年?”
须知,历史上东吴守江陵六十多年的前提。
是荆江以南地区全都能作为江陵的后援!
那时节的江陵并非孤城,而是整个东吴荆江防御体系的一个北边突出部。
所以才能长年累月地坚守!
麋威总结:“此乃孙权避实击虚、以迂为直之计也!”
关平终于意识到事态严峻,顿时惶惶然起来。
麋威也感觉局面变得超乎想象。
因为原本历史上,孙权拿下南郡之后,剩下的地方顺理成章归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