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看书阁>为什么让关羽守荆州易中天 > 第53章 南下救援,廖化挂帅(第2页)

第53章 南下救援,廖化挂帅(第2页)

……

得益于先前对粮道的维护。

三日后,麋威按时将大军辎重运达生江洲,与廖化部成功会师。

生江洲跟江陵南郊的江津洲类似。

都是一片泥沙淤积而成的江中沙洲。

同样类似地,此处也是沙洲密集且连片的地貌。

足以在长江枯水季,利用简便浮桥搭建一条勾连南北的江上通路。

这也是为何两军会选择在此地汇合的原因。

当前,上下游江道基本都被敌军所控,而己方又缺少足量运船。

大军要南渡长江,生江洲是为数不多的选择。

合军之后,正是晡时。

全军生火做饭。

不多时,炊烟弥漫江洲,遮天蔽日。

麋威如今也算经验丰富。

通过旌旗数量、炊烟规模,推算出廖化这次带来的正卒足足有五千之数。

辅兵的数量就更多了。

连上先前赵累、关平还有麋威在华容所部。

关羽已经陆陆续续往南边投送了超过两万兵力。

超过荆州关羽军团总兵力的一半。

这必然会导致江陵守备空虚。

而关羽之所以敢下如此决断。

除了他自己依旧坐镇江陵,能给吕蒙陆逊两部带来无可置疑的威慑力之外。

更因在不久之前,益州援军的前部已经顺利出了巴东三峡,抵达夷陵。

跟后来历史上的夷陵-猇亭之战不同。

此时从夷陵到江陵,全线皆为刘备所有。

换言之,援军已经近在眼前。

终于可以放手南下一搏了。

话虽如此,关羽出了全力。

但在局部战场上,依然是孙权一方有明显兵力优势。

麋威出征前已经让张裔帮忙盘点清楚:

不算江陵方向和洞庭东岸的孙权本部,只看洞庭西岸的战场:

临沅,习珍、樊伷经历多次守城战后,只剩下三千夷兵。

汉寿,赵累虽然收拢了五千溃兵。

但因士气低落,缺乏补给,反而不敢出城与敌军野战。

也是暂时被困住的模样。

所以廖化这五千正卒,最多再加上麋威手头上那点人,勉强凑个六千人。

已是关羽军团唯一可南下救援的机动兵力。

反观孙权这边。

前部孙皎五千,步骘交州兵八千。

这一万多的敌军连战连胜,士气高昂。

正在临沅、汉寿周边锁城、锁路、锁河。

而后续的朱然、潘璋、孙桓等将,加起来大致也有个小一万的样子。

所以从明面上对比已知的兵力。

双方大致是一万四对两万多,二比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