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看书阁>大宋发明交子 > 第九十一章 当官有什么用(第1页)

第九十一章 当官有什么用(第1页)

刘安元带来了酒菜,摆上桌。

张俞看着吃的发呆。

这些东西,张俞见都没见过。

应天酒楼应天酒楼里,这样的一桌需要几百贯!

他怎么会去这样的地方消费

要知道三百贯能在除了四京范围的其他任何地方,买上十亩良田。

如果是穷苦一些的地方,能买六十亩。

差不多一亩田三十年的产出,就是一亩田的价格。

而十亩良田意味着能养活一家五口过上比较优渥的额生活了。当然,这个优渥就是单纯指能吃上白米饭。

所以,眼前一顿饭,能买一个平民的命。

章旷知道张俞在想什么:“我知道你觉得这和你浪费,但并不是每一种消费都是浪费。”

张俞觉得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章旷可能不太一样,可能接受不了在章旷这里做事了。

章旷却不在意,而是看向张俞:“你的品质很好,但是你的眼界,太差。”

“当然,不是你的问题,是时代的问题,没有正确的经济学教育,你永远不知道高层消费对于这个国家的意义。”

张俞知道,章旷的见识一定是在自己至上的,否则他不会是状元,也不会在东京闻名遐迩,更不会在没有做官的情况下,这么短时间就在东京成为风云人物。

“洗耳恭听。”

章旷:“你知道东京的房子卖多少钱吗”

张俞还真不知道,他按照成都的房价猜:“大概,一百贯”

东京是繁华,但是比成都繁华的有限。

成都附近一共有新繁、郫都、广都、犀浦、灵池、新都、温江、成都、华阳这些县,聚集在一起,从古至今就是卫星城模式。

而如果算成都府路,也就是加上眉州等周围一圈的地方的五万平方公里内。

一共有六十二万户,三百三十万人口。

是北宋人口最稠密的地方。

到了南宋,更是达到了恐怖的二百六十万户,大成都府范围人口直接破千万。

当然这项数据是宋史统计,比其他口径统计多出一倍。

具体是其他统计隐藏了人口,还是这个统计有误,学界还没有达成共识。

只是感受这些数据,在想一下这个时代人均平房的居住方式。

人口稠密度就已经很清楚了。

作为对比,开封所在的京畿路要小很多一万七千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差不多,一共十七万户,一百万出头的登记在册人口。

加上氓流遍地,大量的人不在登记之中却被豪强大家养着,所以东京实际上的人口在近二百六十万的样子。只算丁口(统计在册的成年壮劳力)差不多四十多万。

如此不看朝廷数据,只肉眼看人口密集度,两地给人的感官差不多是相等的。

在人口稠密度差不多的情况下,在成都各县一套房子,差不多就是八十贯左右。

所以,张俞感觉东京比成都繁华的有限,房子应该是一百贯吧。

章旷:“是一千五百贯。”

张俞呆住:“多少”

章旷夹了一筷子菜,然后开口:“如同我们成都正常的一户建所有的一排三间的平房,也就是一层房。分成三户,分别卖给三个人,一人一千五百贯。”

“如果是合在一起卖正常的一个院落,四千五百贯。”

“如果是带前后大院子,并且外人看不到院里情况的房子,三万起步。”

“而如同皇城使杨景宗住的那种房子,十万贯起步。”

“全天下的财富都被收刮来了这儿,你要对朝廷对大宋有个正确的认知,才能当好一个官。”

张俞深吸了一口气,才开口:“畜生啊,畜生!”

张俞很清楚一户真正的普通百姓吃饱饭一年需要花多少钱。

章旷:“一个普通官员,一年到手的钱差不多一百四十贯,如果一个官员不贪,二十岁中进士,如果不升官,差不多要三十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普通院子。”

“如果升官,加上各种节庆日期的奖励,十年。”

但这个年代人口寿命本来就低,加上很多人三四十才考上,所以不少官员一辈子也就买套房,就结束了。

当然,他们不可能不贪。

章旷:“我问你,如果有人手里有一百个院子,时不时卖一套房子,就到手四千多贯。这种人,如果不搞这些给他们享受,他们不把钱拿出来,会是什么后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