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看书阁>祖父康熙我专业反清笔趣阁 > 第52章 如履薄冰(第1页)

第52章 如履薄冰(第1页)

弘皙答道:“孙儿以为,改制最重要的是两个字:死人。”

“死人?”

这个回答连康熙都没想到,方苞和汪灏也是很疑惑。

康熙沉声问道:“弘皙,你且详细说说。”

弘皙说道:“商鞅变法令秦国强大,但实行之初贵族尚且削鼻黥面,因此而死的百姓也不计其数,推行什伍连坐法时,被镇压者不计其数,史载:渭水尽赤,号哭之声动天地。”

“北魏孝文帝元宏推行汉法,南下迁都洛阳,三十万军民赶路每日伤亡数十,太子元恂因反对改制,被孝文帝亲杖三百后鸩杀;鲜卑元老穆泰、陆叡叛乱,株连数千。”

“北周太祖宇文泰草创时,关中大旱,赤地千里,人相食,在百姓尸横遍野,豪族士族力量被削弱后得推行新法,立府兵制。”

“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地方官员为逼百姓认田,施行苛政恶行,引发民变,官兵斩乱民首级七百,投水焚屋死者无算。”

顿了顿,弘皙说道:“历朝历代改制,有意也好无意也罢,都有很多人因此牺牲,掌权者的案上一点墨,落到民间便是百姓的万滴血!”

“非是改制不好,只不过改制会触及很多旧有力量的利益,他们会不顾一切地进行反扑,平民百姓就成了博弈的筹码和代价!新事物取代旧事物,从来就是一场残酷的持久战。”

“是故有诗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改制者想的是名流千古,而百姓最重要的是眼下的存亡。如何取舍,如何保民,难便难在这里了。”

弘皙说完后,甚至都没来得及在意康熙等人的反应。他在听了康熙与汪方二人的谈话以后,心中那股被憋了太久的情绪好像得到了某种解放的途径,一下子都溢了出来。

他的想法不单单是通过玄武门继承法成为这鞑清的皇帝,他要把这饥饿的盛世给彻底改变,他要行汉法,让华夏重归正统,和西方此时兴起的科技新浪潮接轨。

这条路太难太难,鞑清以八旗起家,他若是强行革风易俗,那基本盘就没了,汉家的世家大族,前朝旧人也会反扑,届时他大概率是孤家寡人。

他只能用别的办法,一种前人没有想过,没有走过的路。但这条路具体是什么,他现在心里还没数。只有一条能确定:牺牲者一定会很多很多!

弘皙不清楚,当自己真的成为民之司命,是否真能狠得下心?他只能安慰自己:身处滚滚洪流中,谁不是走一步看一步?谁不是如履薄冰,不知自己能否走到对岸?

而且难就不去做吗?让历史的车轮继续在愚民落后和民族压迫的道路上走吗?

弘皙可以,但朱洪熙不答应。

等弘皙回过神来,他才发现康熙、方苞和汪灏都在定定地望着他。

“孙儿无知妄言,请汗玛法恕罪!”

弘皙意识到自己可能装过头了,赶紧行礼请罪。

谁知康熙用手摸着弘皙的头顶,又看向方苞和汪灏,大声问道:“你们看到了吧?这就是朕的孙儿!”

“汪灏,你刚刚说了一堆,什么社稷为重君为轻,放屁!若天下可垂拱而治,民众自决,要朝廷法度做什么?你以为现在还是三代以上吗?”

“方苞,你刚刚说的那些也是虚头巴脑,只会空谈。李光地说的真没错,你的才情只适合在翰林院为国储才,若真的委以重任,那真是国家之不幸!”

“弘皙刚刚说的才是正道,贸然改制,这天下要死多少人?你们算过吗?你们饱读圣贤书,但见识还不如朕的孙子呢!朕看他才是真正的‘欲举治天下之大法,必先有以倡天下之人心’。”

方苞与汪灏沉默不语,心中五感交集,竟连基本的回应都忘了。

他们只感觉疑惑:鞑清中几时有了弘皙这样的有识之士了?

方才弘皙那番言论,单单是那以百姓角度出发看待改制的想法,便颇有几分当年黄宗羲先生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的味道,传出去也足够振聋发聩,震动四方了。

搞出扬州十日的蛮族真的进化了不成?

方苞顿感胸口一阵火热,曾经死灰般的心又开始跳动起来。

此时康熙又语气温和地说道:“弘皙,你先起来。”

“谢汗玛法……”

弘皙被康熙这一记摸头杀弄得有些猝不及防,心里也在直打鼓。

鞑清可是从来不管什么天下万民兴亡的,毕竟天下大多都是汉人,而除了需要强调合法性外,几个鞑子心里认同汉家了?刚刚那番发言恐怕是有点大逆不道啊……

康熙又向方苞问道:“方灵皋,你之前和朕说想归隐山林,闲云野鹤,现在怎么讲?”

这语气有几分得意,弘皙看到康熙嘴角都压不住了。

方苞说道:“罪臣……罪臣之前只是一时灰心,戏言、戏言而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