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看书阁>迷失在康熙末年小楼明月小说 > 第44章 真是好圣孙(第1页)

第44章 真是好圣孙(第1页)

翌日,康熙御驾回宫。

弘皙本想回毓庆宫休息,但康熙叫住他,说一起在养心殿用早膳。

康熙坐下来,笑道:“弘皙,你一会儿应该是要去礼部了吧?”

弘皙答道:“是,孙儿既然领了协管礼部的差事,自然不能懈怠,先去了解一下情况也好。”

康熙颔首,问道:“朕其实一直想问,你说写书需要人才,大可直接去翰林院,何必还要跑去礼部呢?”

弘皙心想:他还是察觉到了。

礼部和翰林院,一个在紫禁城外,一个在紫禁城内,前者是行政部门,后者是朝廷高级干部的培训机构,双方在职能上没有隶属关系。

但翰林院里的都是科举考出来的进士,而礼部管的就是科举。

比如每年科举考试时,礼部会提交一份考官名单,再让皇帝决定派谁去各地监考,而这份名单里很多都是翰林院的侍读或者庶吉士。

康熙本人除了偶尔选几个喜欢的大臣去监考外,对于礼部呈上来的名单很少否决更改,所以礼部实际上掌握着考官的任命权。

关键一点就在这里了。

翰林院是国家最高学府,天下所有读书人的梦想,因为进入翰林院就意味着光宗耀祖和仕途的高。翰林院里的进士们不是在中枢入阁拜相,也是到地方当道台知府县令什么的做土皇帝。

但问题在于,官场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鞑清还把最好的坑位给了不用读书的八旗贵族,翰林院的进士们就只能熬,成了这个时代最风光的北漂。

京城的高物价是自古以来的,很多家境不好的翰林院庶吉士日子过得相当不轻松。

但如果礼部点了某个翰林院的人去当考官,到地方后就能得到一大笔额外收入,足够让生活质量上好几个台阶,甚至摆脱赤贫变中产。

所以两个部门明面上互相独立,但到底有没有联系呢?礼部能不能影响翰林院的进士们呢?只能说懂的都懂。

弘皙看准的就是这一点,才说要去礼部。若是直接去翰林院,哪怕像很多穿越网文的男主那样,用超越时代的文采和见识让那些读书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也没屁用,他们还是不会听自己的。

只有控制了礼部,才能拿捏翰林院那些读书人,同时培养自己的心腹。

权力斗争中,意识形态永远是头等重要的大事,靠武力取胜后自有大儒辩经,但单纯依赖武力的话,权力合法性就有问题了。

弘皙将来不管是搞第二个玄武门也好,将来改革也好,都得先驯服这些读书人。

对康熙的问题,弘皙倒也不隐瞒,但他只想说一部分的真话,再掺一点假话。

“汗玛法,翰林院虽然人才很多,但礼部与翰林院私下的勾当……”

“阿玛当年监国时,这类为官不正的事,孙儿略知一二。”

“汗玛法虽然说会拨内帑来帮孙儿写书,但孙儿还是想尽量少让汗玛法操心,若是能由礼部出钱,翰林院的进士们也能多上心一点。”

康熙皱起了眉头。

废太子有能力吗?当然有,不然康熙当初不会放心让他监国。

但废太子偏偏贪财,属于大钱小钱都想要那种,甚至在出巡的时候敲诈当地官员。

明明将来会富有天下,偏偏干这种不体面的事,当年就弄得康熙很是恼火。

康熙不是不给机会,他把内务府交给废太子管理,希望他缺钱就从内帑拿,别出去丢人了,结果还是那个样。

如今想起来,康熙还是生气,注意力也转移到了对废太子的恨铁不成钢上。

“那个逆子……我大清吏治本来就坏,他不想着以身作则,反而……哎!”

“弘皙,你可不要学他!”

同时康熙也很感动:自己那些儿子一个个都恨不得把自己吃干抹净,只有孙儿想到为自己减负。

真是好圣孙。

康熙又说道:“你去翰林院,是跟一些饱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打交道,但你去礼部,就是跟那些个官场老油子打仗了。”

“两样都不容易哦。”

他当皇帝当了五十九年,太清楚得罪那些道貌岸然的读书人是什么下场了。

弘皙起身拱手说道:“汗玛法放心。所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类见不得的事,历朝历代都有,水清孙儿便用来做干净的事,水浊孙儿也能令其为我所用,只要不忘初心便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