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看书阁>迷失在康熙末年小楼明月小说 > 第34章 再破例!赐上书房行走!(第1页)

第34章 再破例!赐上书房行走!(第1页)

康熙接过一看,发现是两本还没完成的书籍。

“《元明得失录》?《逻辑学入门》?”

前一个书名康熙和张廷玉都能理解,但后一个对他们来说就有点陌生了。

康熙先翻开《元明得失录》,问道:“弘皙,你这是要总结元明两代的为政得失吗?”

弘皙答道:“是,孙儿这几年看了不少史书典故,总结出一些心得来。”

“孙儿没什么本事,只好做点这些寻章摘句的东西,好教汗玛法知道孙儿没有虚度光阴。这本书已经写了一个篇章,请汗玛法斧正!”

康熙听后笑了:“这叫什么虚度光阴,我满人虽是马上得的天下,但这治天下还得看马下的功夫啊。”

“弘皙你能有这个心思,属实难得!”

康熙虽然物理上让很多读书人闭嘴,但对儒家还有华夏文化是认可的,也承认有不少好东西。

比如朱熹,他就曾经说过“先儒中、惟朱子之言、最为确当”的话。

但令他发愁的是,开国七十余年,满人中愿意的读书的还是少数,和汉人一样参加科举的更是凤毛麟角。

毕竟上升渠道已经固定,人家阿玛已经把他这辈子的活都干完了,只管躺平等升官就行。读书?读个屁!

康熙对自己儿子管得也算严的了,但也就老三胤祉能静得下心来看书学习。

康熙认为“自古帝王、因不学问、任彼书生訾议”,为了对付读书人,他一边用刀子压制,一边还卖力读书,研究汉学。

但他狠得下心自律读书,其他满人也可以吗?康熙时常忧虑,若是以后的满人不读书,只靠特权来升官,将来这江山会不会被汉人重新夺了回去?

在看到弘皙这样的皇亲愿意搞学问,他心里该说不说还是开心的。

康熙笑道:“朕这辈子听多少人跟朕讲过以史为鉴的道理,单独著书的,你还是咱们满人里的头一个。”

弘皙说道:“汗玛法,孙儿以为以史为鉴四个字不该是一句空话,所谓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那么多人都说要从史书中找到教训,而孙儿看了那么多史书,发现古往今来的人最大的教训就是从不吸取教训。”

此话一出,张廷玉猛地抬头,神色为之一动。

张廷玉手头上有一个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那就是接替死去的王鸿绪修《明史》。

他看了很多大明的史料,发现鞑清纠正了许多大明存在的问题,但也有很多问题依然改不掉,比如吏治混乱腐败,土地兼并等等。

甚至很多已经改掉的毛病正在一点点死灰复燃。

人最大的教训就是从不吸取教训。

弘皙这句话真是总结到位了。

张廷玉看着这位皇孙,文人的本能让他生起一股想要结识深交的冲动。

康熙点了点头:“好,精辟!你有这个觉悟,朕心甚是欢喜!”

说完,他眯着眼睛继续看弘皙的这本书。

《元明得失录》的里,弘皙写的是对元朝政治制度分析。

康熙看得还是挺认真的,因为元朝和鞑清一样都是异族入主中原,也都是靠武力征服,打压汉人进行的统治。

他很多政策也是以元朝为鉴,所以对于弘皙写的这一部分可谓相当好奇。

弘皙在这一篇章,主要总结了两个点:一是内用聚敛权臣,不能在文治上做出建树;二是未有早定储之制度,帝位继承均由蒙古诸王纷争选出,空耗国力。

这两点算是写在了康熙的舒适区,因为他也是这么觉得的!

这就是为什么他要和汉族士大夫搞好关系,以及当初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来立太子的原因,就是为了搞好文治,同时从满蒙王公手中收回权力。

康熙是越看越起劲,不住地点头,脸上的表情也多了几分欣喜,刚刚老十四御前喧闹的不愉快都慢慢烟消云散了。

“妙!妙!妙!”

康熙把书递给张廷玉:“衡臣,你也看看。”

接着他挪一挪身子,拍拍龙椅旁的空位:“弘皙,你过来,坐到朕旁边来!”

弘皙摇了摇头:“汗玛法,孙儿怎么能坐御座啊?”

“朕说你坐得就是坐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