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朱元璋不断琢磨着这句话,眉头也越皱越紧。 他不明白,身为大明君王,怎么会因社稷而死! 他更不理解,作为大明天子,应该身在京师,又岂会亲自去镇守国门? 但是很快,朱元璋的眼角就突然一抽。 原本平和的目光,也瞬间变得冷冽起来。 他在世时,曾经分封诸王,将自己的儿子全部派遣出去,拱卫大明边境。 而苏辰这句天子守国门,无疑就是在告诉朱元璋。 在他归天之后,有大明藩王起兵谋反,最终成为了大明天子! 虽然朱元璋不知大明后世有多少藩王。 但之前自己刚刚询问朱允炆之事,苏辰就突然打断,说出这番话。 而且朱棣六百年躲着自己不见,加上此时奇怪的表现。 朱元璋只是一琢磨,就猜到了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世之时,朱元璋虽然立朱标为太子。 但要说最得他心意的,无疑还是这个四子。 因为朱棣的心性,与朱元璋如出一辙。 内心深处,都有一股子狠劲。 如果说其他人反,朱元璋也许还不会信。 但是朱棣作为燕王,镇守大明国门,手握重兵。 他绝对有这个胆气,也有这个能力推翻朱允炆,自己坐上大明皇位。 想到这些,冰冷至极的杀气,从朱元璋全身涌出。 一帮大明悍将在这股气势之下,都是噤若寒蝉,不敢吱声。 朱棣跪在地上,身躯也开始剧烈颤抖。 这位征伐一生的永乐大帝,此时仿佛变回了那个朱家老四。 面对朱元璋高高扬起的鞋底子,只能跪伏在地,瑟瑟发抖。 “你自己说,这个天子守国门,说的是不是你!” 朱元璋的声音,从牙缝里蹦出,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怒气。 到了这种时候,朱棣不敢撒谎,声如蚊呐的答了一声。 “是……” 一听这话。 朱元璋瞬间暴怒,汹涌的杀机宛如浪潮一般翻涌而出。 “好……好啊!” “你真是好大的威风!好大的气魄!” “那是你的侄子!那是你大哥的骨血!” “你忘了你大哥在世时,是怎么对你们这些兄弟的吗!” “你……你这混账东西!” “你怎么敢反!你怎么能反!” “逆子!逆子啊!” 整个玉塔,都在朱元璋的怒火下震颤。 屏幕前的民众,更是被朱元璋那冲天的杀气吓得面如白纸。 朱元璋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手足相残。 朱标早逝,就连皇长孙朱雄英也早早夭折。 这对于朱元璋的打击,可谓是天崩地陷。 他把所有的爱,都转移到了朱允炆身上。 一心一意想将朱允炆培养成一个贤良之君,继承大统。 但朱元璋万万没想到。 自己这个四子居然会反! 被他派去守卫大明江山的燕王,居然会对自己的家人举起屠刀! 此时的朱元璋,心中不仅是恨,更多的是疼! “逆子!逆子!” 朱元璋手腕一翻,大刀再现。 “咱老朱家,没有你这种畜生!” “今日咱就打杀了你这逆子!为老朱家清理门户!” 眼看朱元璋大刀举起,后面的大明元勋齐齐惊呼,不断为朱棣磕头求饶。 但是反观朱棣,从头到尾,都没为自己分辨半句。 只是低头长叹一声,寂寥中透着一丝悲凉。 然而就在朱元璋大刀挥下之时,苏辰却身影一闪,挡在了前方。 “你干什么!” 朱元璋动作一滞,不得不停下手中长刀,怒斥道。 “这是咱老朱家的家事!轮不到你一个后人来管!” 苏辰面色不变,微微拱手。 “陛下息怒,朱棣是您的儿子,但也是我华夏先祖。” “晚辈作为华夏子孙,岂有不管之理?” “而且这次老祖不惜破坏规矩,让陛下下界,陛下知道是为什么吗?” 面对朱元璋手中的长刀,苏辰丝毫不惧,大声说道。 “也许在陛下看来,几位老祖让您下界,是为了争夺异宝。” “但是容晚辈说句大不敬的话,如果真是因为这一个原因的话,那我华夏勇武之人,何止陛下一个?” “冠军侯霍去病,楚霸王项羽,武圣关云长,飞将军李广,人屠白起,这些人的勇武,哪个在陛下之下?” “就算论帝王声名,唐太宗李世明,汉武帝刘彻,隋文帝杨坚等等祖先,比之陛下又如何?” 朱元璋眼珠发红,死死盯着苏辰。 “你究竟想说什么!” 苏辰再行一礼,朗声说道。 “晚辈想说的是,我华夏德懿祖先多如繁星。” “但这次几位老祖之所以选中陛下,不仅因为陛下圣明勇武,同时也因为大明这些过往旧事。” “如今剧变在即,大明也应该化解往日心结,团结一致。” “难道陛下返回天界之中,还是想像这六百年一样,孤守一方吗?” 这番话,是苏辰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说出来的。 虽然朱元璋一家二大帝,能最大发挥天界异宝的作用。 但是华夏历史上,也并不是只有大明在同一时期拥有两位重量级祖先。 比如说李世民与武则天,刘邦与刘彻,这些祖先都符合九转玲珑石的规则。 但是几位老祖却独独选中朱元璋,除了洪武与永乐的名头,肯定也与天界之中大明势力割裂有关。 但是听完苏辰这番话,朱元璋却怒极反笑。 “化解心结?” “你给咱说化解心结!” “咱一生殚精竭虑,就是为了给天下百姓一个安宁!” “但是这个逆子,为了一己之私,居然起兵谋反!” “置天下百姓于不顾,置大明江山于不顾!置朱家骨血亲情于不顾!” “你告诉咱!” “咱该怎么化解!” 朱元璋怒到极点,声如雷霆。 苏辰也忍不住皱起了眉,声音提高了八度。 “陛下此言,谬矣!” “陛下凭什么认为,朱允炆坐这个天下,大明百姓就能安居乐业!” “陛下凭什么认为,朱棣不反,大明江山就能更加稳固!” “陛下凭什么认为,就是朱棣不顾骨血亲情,谋朝纂位!而不是您那位皇孙先将他往死路上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