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市里,还没有后世那种窗明几净的房产中介公司。
所谓的房屋买卖,大多靠口耳相传,或者去一些半官方性质的房屋介绍所。
谢冬梅轻车熟路地带着郑爱国,拐进了政府旁边的一条小巷子,巷子口挂着一块斑驳的木牌,上面用红漆写着‘便民房屋介绍所’。
屋里很小,就一张桌子,一个年轻人正翘着二郎腿,一边喝茶一边听收音机。
见有人进来,他才懒洋洋地抬起眼皮,上下打量了他们一番。
谢冬梅直接开门见山:“同志,买房。”
那年轻人呷了口茶,慢悠悠地问:“想买个啥样的?多大面积?预算多少?”
这派头,跟后世的中介一模一样。
谢冬梅没理会他的套话,往前一步:“要四合院,院子要大,能种树能晒被子。地段要好,交通方便,不能太偏。最重要的一点,”
她顿了顿,“要挨着公安局。”
这话一出,那年轻人翘着的二郎腿一下放了下来,收音机的声音都仿佛小了。
他那双原本懒散的眼睛里,第一次透出了精光。
“大姐,您这要求……可真够特别的。”他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中年妇女,心里飞快地盘算着。
挨着公安局?
这是什么路数?家里有当官的?
还是……得罪了什么人,想求个平安?
郑爱国在旁边听得心惊肉跳,他搞不懂妻子为什么非要提这种要求,这不是明摆着告诉人家自己有事吗?
谢冬梅目光灼灼地盯着那个中介:“有没有?”
“有!还真就有一处!”那年轻人一拍大腿,脸上瞬间堆满了笑,“大姐,您可真是问对人了!我跟您说,这地儿,全城都找不出第二处比这更安全的了!”
他来了精神,凑近了些:“就在公安局家属大院的隔壁!一墙之隔!您说,住在警察同志眼皮子底下,哪个不长眼的敢去闹事?”
谢冬梅的眼睛瞬间亮了。
“这院子,原本是市里退下来的老干部的。人家儿子在省城出人头地了,接他过去享福。老人家舍不得这住了几十年的院子,就想找个有缘人,好好待它。”中介说得眉飞色舞,
“交通就更别提了,出门就是主路,去哪儿都方便!绝对是中心地段的清静宝地!”
谢冬梅的心‘砰砰’直跳,但面上依旧平静如水:“带我们去看看。”
“好嘞!”
中介麻利地锁上门,领着他们穿过一条安静的胡同。
一边是公安局家属院整齐划一的灰色围墙,透着一股肃穆之气。
另一边,一座古朴的青砖灰瓦院门静静伫立,门前有两棵老槐树,枝繁叶茂。
“就是这儿了。”中介指着那院门,脸上带着一丝得意。
推开那扇厚重的木门,郑爱国的呼吸都停滞了。
眼前是一个宽敞得不像话的院子,青石板铺地,打扫得干干净净。
院子正中有一棵石榴树,上面挂着几个泛红的石榴。东厢房的窗下,种着一架葡萄,绿油油的叶子爬满了整个墙壁。
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草木清香和老房子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