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学号舍内。
张书怀,郑仁厚都在辛苦背书,每当想要偷懒时,便看看李钰和林澈。
这两人年纪比他们小,却比他们用功多了。
之前李钰让两人背书,说他之前读书,都是如此,多背,多看,多理解。
自然而然文章就写得好。
原本两人以为李钰只是说说,没有想到真的是这么做。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
偶尔会比划一下拳脚,锻炼身体,其余大部分时间不是在读书,就是在读书的路上。
这让两人都惊了,他们也见过不少读书人,但像李钰,林澈两人这么刻苦的,真的很少见,几乎没有其他兴趣爱好。
莫不是那书中真有颜如玉和黄金屋?
受这样的感染,两人也铆足劲背书,更何况李钰还给他们押了题。
张书怀的文采比郑仁厚要强点,李钰批改了他的文章后,让他的水平有所进步,竟是受到了教谕的表扬。
这让张书怀激动不已,其他士子见状都来询问,想要知道一些窍门。
张书怀便说了是李钰的指点。
众人一听,顿时来了精神,没有想到李钰还有这样的本事。
他成为院案首,众人并不怎么钦佩,毕竟府学中案首多的是,但如果能指点人学习,那就不一样了。
虽然有教谕,但学生太多,教谕们不一定顾得过来,如果李钰能帮忙批改一下文章,指点一下,说不定也能有进步。
于是那些排名靠后的士子纷纷去找李钰,几乎快将李钰的号舍门踏破了。
李钰来者不拒。
不过并没有看这些士子拿来的文章,而是要求他们先背书,背完书再写文章,他才看。
众人一听要背书,顿时脸色有些变化。
他们本来就想要走捷径,想要学习轻松点,背书算什么捷径?
真要他们肯背书,也不至于考试的时候排名靠后了。
张怀书道:“我的文章能进步,就是靠背书,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你们不会不懂吧。”
懂!
都是秀才哪有不知道这个道理的,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不过为了岁试不被淘汰,还是跟着一起背书,当然坚持下来的人不多。
李钰摇头,既然想要走科举这条路,吃苦那是必须的,这世上就没有轻轻松松就能将书读好的。
那些当官的,现在是风光,谁知道他们背后吃了多少苦。
很快马致远听说了这事,找上门来。
见到李钰的号舍内,果然挤满了人,这些士子都在摇头默背,虽然人多,但却没有什么嘈杂声。
至于李钰,他则是在改文章,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他自然不需要像其他人那样苦读。
一本程文集,他一两个时辰就能全记下来,现在他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大景律法上。
乡试除了四书五经题外,还要考律法,断案,判词,如果对律法不熟悉,肯定答不好题。
除此之外还有策论,虽然之前府试的时候,李钰钻研过策论,但那是为了迎合杨远而临时突击。
他还需要更加系统的学习,按理说他不该将时间浪费在给人改文章上。
但看其他人的文章,对他来说也有收获。
这些士子都是秀才,在某些方面都有自己的见解,甚至有的文章还能让李钰眼前一亮。
摈弃文章中不好的地方,还是有值得他学习的。
因此他也就抽点时间出来批改一下文章,如果能让这些士子有进步,他也乐意。
一旦这些士子中举,对他也会感激,以后找人办事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