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钰答完题没有急着交卷。
他不确定陈家在府衙有没有实力,,杨远微微皱眉,竟是没有一篇能入他的眼。
他这次出的四书五经题都是比较务实的,从民生小事出发,让考生们引经据典,代圣贤发言。
这些文章写得大同小异,没有丝毫出奇之处。
他看向其他阅卷的官员,也没有选出太多优秀的试卷,这让杨远眉头皱得更深,莫不是这次府试,没有优秀的考生?
他起身活动了一下,然后将没有糊名的各县案首的文章拿了过来,准备看看各县案首写得如何。
总算是有一两个入眼的,虽然还达不到他的要求,但比他之前看的那些文章要好一些,这让杨远脸色好看了一些。
能成为案首的自然都有些真才实学,看完八个案首,轮到最后的陈子明,杨远阅读起来。
陈子明的文章辞藻华丽,引经据典,通篇锦绣,读来令人赏心悦目。
但细细品味,却尽是空泛之言,无一句落到实处。杨远眉头微蹙,心中暗叹:“华而不实,徒有其表。”
能写出这种文章,想必县试时,文章也同样漂亮,但却空泛无物,这样的人居然能成望川县案首?
当然这和县令的喜好有很大关系,说不定赵明德就喜欢这种漂亮文章。
杨远指尖敲击桌面,沉吟起来。
赵明德之前剿匪有功,他作为赵明德的上级也有受益,若将陈子明黜落,难免拂了他的面子。可若放任此等虚浮之风盛行,又非为政之道。
思虑再三,最终还是将陈子明的文章放了回去。
张卫明在一旁一直盯着杨远的动作,如果杨远要黜落陈子明的文章,他肯定要出声,不说让陈子明得案首,但至少要取中。
此刻见到杨远没有黜落,也松了口气,然后继续看分给他的试卷。
他新官上任,为了给杨远留下好印象,因此阅卷格外用心,张卫明也是进士出身,文学修养还是很高的。
看了三十多份卷子,同样没有让他满意的。
而且他知道杨远务实,因此那些写得空泛的文章直接黜落。
“嗯?”
就在此时,张卫明眼睛一亮,好漂亮的字!
前面那么多卷子,也有字写得好的,但都不如这份卷子,光看这字就有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没有十多年的功力,根本练不出这么漂亮的字体。
再一看文章,顿时被吸引。
破题沉稳,承题精辟,起讲、提比层层递进,无一字虚言,句句切中治道根本。
更难得的是,文章虽严守八股格式,却透着一股务实之风,与知府杨远的施政理念不谋而合。
“好文章!”张卫明忍不住拍案赞叹。
周围几位阅卷官闻声凑了过来,他们也看了不少文章,都不满意,既然同知说是好文章,他们过来洗洗眼。
这一看,顿时纷纷点头。
“此卷破题承题皆合规范,却又自出机杼,不落俗套,难得!”
“起讲部分更是鞭辟入里,直指吏治核心,非深谙实务者不能道。”
就连周文彬也都满意的摸胡子,不由想到了李钰,他之前考较李钰,对方的应对让他惊艳,而此篇文章同样惊艳。
不过此文章应该不是李钰写的。
这手字有独特的风格,没有十多年的苦练,根本写不出来。
李钰才9岁,应该写不出这样的好字。
张卫明赶紧将依然鞭辟入里,让人拍案叫绝。
杨远也看了文章,眼中露出精光,此文章的文风和他如出一辙,就连观点都和他一样,就仿佛是他肚中的蛔虫,知道他在想什么。
惊才绝艳!
杨知府只能想到这个词来赞扬。
张卫明一看杨远这表情,便知道他对这文章十分的满意。
想到这文章是他发现的,不由笑道:“杨大人,下官认为此文章该得案首。”
其他人也都附和。
看了这么多文章,总算有一篇让他们都认可的,案首非他不可。
杨远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笑道:“不急,考试还有三场,先看看此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