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庄,新一团驻地,团部。
李云龙这近一个月来干的最多的一件事便是数银元,一枚接着一枚,拿在手上,使劲一吹,然后立马放在耳边,便能听见嗡的一声低响。
要不还是说野路子来钱快呢!
统共还不满一个月的时间。
全团的九个步兵连,就像是打比赛似的,那叫一个踊跃积极,争先恐后,几乎每隔几日,便有喜讯,每隔几日,便有连长笑嘻嘻着背着一袋子银元赶到团部。
干啥来?
记账!
一袋子银元,哗啦啦的往地上一倒,李云龙便开始忙碌起来了,吹一吹数一数,这个200多块,那个500多块。
一次两次不算多,但是集腋成裘,逐渐累积起来数目就很可观了。
李云龙在团指挥部靠门的墙壁上挂了九张条子,条子的最上方用蘸了墨的毛笔写了歪歪扭扭的九个大字:
一二三四五六……一直到九。
代表着一连到九连记账用的条子,哪个连每日送来多少大洋,数清楚之后都是要记账在册的。
字体用的还是简体字。
如此歪歪扭扭的毛笔字,自然是出自李云龙的手。
别以为老李真是个扁担倒了都不知道是个一字的文盲。
最起码的一些书面命令,信息啥的人家还是看得懂的,又跟着一营的教导员学了几天字,较为简单的从一到九的简笔字也就会了。
清末民初以来,为普及教育、提高书写效率,民间和知识界就出现了不少简体字。
当时称“俗体字”,“手头字”,比如“一、二、三”等简单数字的简体形式早已广泛使用。
所以李云龙也是从简单的学起。
繁体字老李是不学的,这玩意儿太复杂了。
“等老子学会了,鬼子恐怕早就被赶出中国了!”
阿拉伯数字的使用李云龙是一点也不陌生的。
便如此刻,他歪歪扭扭地记录在字条上的信息:
一连的字条下方,用阿拉伯数字记录着:“2451”。
这代表着一连到目前为止,已经累积了2450块大洋。
至于人家一连是怎么弄到这些银元的,是从鬼子伪中的据点,运输队抢的,还是从土匪寨子里缴的,甚至是绑票伪军的几姨太勒索的……那就没有人追问了。
反正李云龙的话早就放出去了,甭管是什么手段,只要原则还在,能搞到钱,那就是好手段!
二连紧追其后,不甘示弱。
2350块大洋!
再往后到三连,四连,五连,即便是目前累积银元最少的七连,也有1132块。
全团九个连加在一起,到目前为止居然已经累积了将近2万大洋。
李云龙乐的眼睛都没了,他和一营长张大彪感慨说:“还是这种来钱方式快呀,照这个速度,下次高老弟再过来,甭管他带多少军火,咱都给他吃下。”
“大彪,和各连交代清楚,目前的进展保持的不错,就这么继续干下去。”
张大彪应了一声,话语间也十分唏嘘:
“幸好高老板的装备卖的实在是便宜。
要不就咱们这个打法,迟早得揭不开锅。
每场战斗损耗的弹药加在一块儿,都快撑得起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了。
可统共也没有缴获多少装备弹药。
小鬼子也是够鸡贼的,每回眼见打不过,撤退之前,总会把弹药集中起来销毁掉,到了咱们手上就没剩下多少了。”
李云龙笑道:“怕什么,只要能把大洋搞到手,咱们就肯定亏不了!”
张大彪点了点头,这时又想到另外一件事:“团长,我听说独立团那边,孔团长他们最近也在到处搜集银元呢!”
“就他老孔?”
“搞钱?”
李云龙差点没笑出来,“他不把自个儿饿死就算不错了!”
“算了算了,不管他们独立团了,他们搞他们的,咱们搞咱们的,接下来还是得加把劲儿,继续搜集银元。
另外上次从旅长那儿借来的1万法币,咱们先紧着用,要是有门路能换到银元的话,也通通给它换掉。”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