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清楚地观察,高远举起一只望远镜,这也是从战备仓库掏来的,六二式八倍军用望远镜。
他站在一处高坡上,出于警惕,还借着几棵枯树稍微遮掩一下身体。
不远处的战局情形迅速拉近。
那灰色的军装和屎绿色的军装立马清晰分明起来。
八路军和鬼子明显正在交战。
“这是又给我干到战场上来了?”
冷兵器时期,判断两支部队孰强孰弱,谁占了上风,谁占了下风,可以大体凭借双方兵力规模,伤亡情况来进行。
而这热武器时期,分辨起来则更加容易。
屎绿色的小鬼子一方,各式机枪、火炮汹涌不停,明显是进攻方。
对面的八路军阵地,在日军优势火力的压制下,真可谓是枪林弹雨,炮火纷飞。
那些穿着偏灰色军装的战士们,一时间竟像是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叶扁舟,随时有被彻底吞没的风险。
却偏偏那么顽强。
趁着日军炮火压制的空隙,举着栓动式的步枪,以寥寥的枪声还击。
孰强孰弱,一眼分明。
看情况,鬼子的数量相当不少,除了小口径的掷弹筒之外,甚至还有较大口径的火炮。
高远不禁纳了闷:“这又是哪支八路这么猛,惹了这么大堆的鬼子?”
继而,那属于53式步骑枪的枪响,在杂乱的枪炮声中,以独特的旋律传出。
高远立马回过神来,一脸错愕道:“总不能又是李团长吧?”
他连忙举着望远镜四处观察,果然在日军敌对的山头上望见些熟悉的面孔。
比如脑袋上早就不见了军帽的张大彪,还有那脑袋偏大些,正嗷嗷叫着指挥的李云龙。
“还真是李团长和新一团!”
高远有些傻眼。
他返回蓝星之后,丝毫不敢耽搁,拖着疲惫的身子,甚至连个觉都不敢睡,带了这批军火便匆匆赶来。
前后满打满算也就一天时间。
就算按两边世界的时间流速是1:10。
十天前。
新一团不过是在小王沟伏击了鬼子的一个运输小队,所招惹的也不过是鬼子的一个小队。
这前后才多久?
看鬼子的规模,恐怕得有近千人,这八成是和日军的野战大队直接干上了!
高远不禁佩服李团长惹祸杀敌的本事。
就这能耐,他是真怕自己的军火送的不够及时。
迅速判断过局势之后,高远没敢耽搁。
他这次带来了大批的装备和物资。
考虑到战事紧急,那些物资就先放一放,先把应急的军火送过去再说。
于是趁着八路军与日军双方激战之际,高远迅速朝着新一团阵地的背侧绕过去……
……
新一团前沿阵地上。
望着迅速逼近,故意拉长了战线,呈包围态势靠拢过来,仿佛满山遍野的鬼子。
纵然是久经沙场,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李云龙,也不免紧攥起拳头,倍感压力。
一年前,红军艰苦的长征结束。
原以为终于要苦尽甘来了。
部队却是从一处艰苦的战场,转入另一处更为艰苦的战场——抗战爆发,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匆忙间由红军改编过来的八路军战士们,压根儿没搞清楚具体的情况,甚至还不清楚自己即将面对的是怎样强悍的对手。
便义无反顾地投入战场。
直到第一场战斗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