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看书阁>大明王朝1627 > 第20章 你们知道的,还没有朕的多(第3页)

第20章 你们知道的,还没有朕的多(第3页)

可惜了。

他站起身来,猛地用力,将那笔洗朝着金阶,狠狠地砸了下去!

“啪——!”

清脆的碎裂声,如同惊雷,瞬间炸响在死寂的殿中。

“够了!国家之事不是如你们这般做的!”

朱由检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如寒冬的冰凌,扫过殿下群臣。

满殿的弹劾声、议论声、呼吸声,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瞬间掐断。

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碎裂声惊得浑身一颤,目光骇然地望向御座。

有几名刚迈出半步,正准备跟风弹劾的官员,就那么僵在了原地,进退失据,脸上的表情精彩到了极点。

整个文华殿,死一般的寂静。

朱由检没有理会他们,直接将目光转向了内阁首辅黄立极。

“元辅,陕西欠饷之事,昨日票拟,可有结果了?”

黄立极正在震惊之中,冷不防听到皇帝点他的名字,身子下意识地一颤。

“回……回禀陛下。”

“臣昨夜已与兵部、户部会商,太仓、常盈二库空虚,所欠三十余万旧饷实难全发。”

“经多方筹措,可先发三月饷银,共计五万三千余两,其中太仓先出两万,再从常盈库中借垫三万三千两。”

朱由检点点头,这个处置还算稳妥,先发一部分,至少别让边军饿着肚子哗变。

但这不够,大明阁臣,肩上扛着的是大明两京十三省,脑袋上抗的是天下亿兆生民。

随便裱糊一下,就觉得尽到职责了吗?

“仅仅如此,还不够。”

他的声音恢复了平静,却让殿中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

“九边之中,各边欠饷情况如何?”

“连年拖欠的具体数目是多少?”

“除京运银外,地方民运银的解付情况又如何?”

“仅仅解付银子就够了吗?陕西有旱灾传闻,为何不见地方上报?”

“当地粮价如今究竟如何?银子到了陕西,1月饷银,能抵过去几成支用?”

“这些事情,阁臣六部,都知道多少?”

黄立极的嘴唇微微翕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前面面对弹劾风暴也无动于衷的崔呈秀,也终于抬起了头,望向御座上的年轻新君。

殿中响起一片细微的骚动,许多官员交换的眼神中,都带着难以言喻的惊骇。

朱由检话到此处,顿了一顿,目光扫过群臣,声音沉重了几分。

“再则地方巡抚,任期不长,任内往往能捂则捂,能拖则拖,等到事情真正呈报上来,多已是积重难返,糜烂到了极点。”

“所谓‘善治病者,治其未生;善治国者,治其未乱’,这才是称得上是真正的贤相良医。”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枢若总是等到地方糜烂才行补牢之举,国事何堪?天下何堪?”

群臣顿时骚然。

这位年仅十七岁的新君,此前一直养在深宫王府,不显山不露水,只道是宽厚仁善。

谁曾想,他对九边军务、地方政事,竟能洞若观火,一针见血?

这番话,这等见识,完全不像一个初登大宝的少年天子,反倒像一个浸淫政务多年的老臣!

一个念头,不约而同地在许多人心中升起。

……莫非,大明要再出一位世宗皇帝了吗?

朱由检懒得理会这些震惊神色。

他叩了叩御案,将众人唤醒。

“此事交由元辅和户部尚书郭允厚负责,可能办得?”

黄立极与郭允厚赶忙出列,“臣等遵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