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处,扬州城巍峨耸立的城楼便在夕阳下若隐若现,城头的‘周’字大旗随风飘动。
陈书文三人勒马而止,缓步靠近扬州城,三人的手心都有些黏腻,渗出汗来。
来的路上,陈书文已经将他的计划全盘说给了兄长和韩微,听完后,陈铁牛还好,听得只是云里雾里的,但韩微却忍不住在心里骂了一声。
真是个疯子!
但骂完,他也忍不住激动起来。
若陈书文所言之事真能实现,那以赵匡胤的性子,他韩家或许真有翻身之日也说不定!
“韩兄,接下来按计划行事即可。”陈书文侧头对韩微轻声道。
韩微深吸一口气,催马上前,在城下勒住缰绳,朗声道:“城上守兵听着,速报李公,吾乃韩通之子韩微,特来拜见!”
话音刚落,城头顿时一阵骚动。
几个守军探出头来,看着韩微驼背的模样,又交头接耳了几句,其中一人转身向城内跑去,想来是去通报了。
而剩下的人中,有人大声回道:“来人真是韩太尉之子?”
“千真万确!”
“已经通报李公,还请韩公子稍等!”
闻言,城上的守军纷纷投来警惕与好奇的眼神。
韩通虽死,但其威名在周军中流传甚广,更因其第一个起兵反宋,又是第一个死于赵匡胤刀下之人,故而韩通二字,早已成了周旧臣心中的一杆旗帜。
更何况,他们的李公近来便用“光复大周,拯救幼主”“为韩通复仇”等号召,竖起了反宋的大旗,他们更是不敢怠慢。
不过半盏茶的功夫,沉重的城门‘嘎吱’一声缓缓推开。
一队甲士簇拥着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汉子走了出来,那人头戴金盔,身披明光铠,正是淮南节度使李重进。
“果真是韩侄儿!”
李重进眯着眼,大笑着走向韩微。
他与韩通共事多年,虽政见相左,但也认得这个有些驼背的侄儿,只是没想到韩微竟会找上门来。
韩微翻身下马,连忙拱手行礼:“小侄韩微,拜见李叔父!”
身后陈书文兄弟二人也连忙下马,做随从状。
李重进目光扫视过三人,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却没多问,只笑道:“侄儿一路辛苦,快随叔父进城说话。”
一行人随着李重进走进扬州,城内的景象渐渐展开,街面上不见一个行人,店铺也多已关门,偶有巡逻的士兵走过,甲胄碰撞声响起,透露出一股山雨欲来的压抑。
“侄儿你看,此城平民已悉数迁移,城内十万精锐整军待发,只待他赵匡胤有来无回!”
李重进笑着为韩微做起介绍,身后的陈书文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叔父治军果然有序,如今一见名不虚传。”
韩微不痛不痒的拍了几声马屁。
一行人来到州衙署的大堂里,两侧烛火跳动,李重进居中而坐,其余人也纷纷落座。
刚一落座,李重进便目光如炬地盯着韩微:“倒是忘了问侄儿,不知侄儿是如何逃出开封的?赵匡胤那厮没为难你?”
李重进性子多疑,当然不会一上来便因为韩微的身份便毫无戒心。
闻言,早有准备的韩微垂下眸来,露出一抹苦涩:“叔父说笑了,小侄哪里是逃出的……”
“赵匡胤他以韩家满门性命相胁,逼小侄来劝降叔父,他说,只要小侄能劝叔父解甲归降,韩家便无事,否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