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完成。海峰市收音机厂亏损原因如下:原材料成本占产品价格的58,人工成本占27,设备折旧及管理费用占23,总成本超出销售价格8。”
“主要问题在于:一、原材料采购价格偏高,缺乏议价能力;”
“二、人员冗余严重,实际生产工人与管理人员比例为1:08;”
“三、设备老化导致电力消耗过大,单台产品电费成本比同类厂家高出35。”
林涛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张详细的成本分析表,每一项数据都清晰可见。
这些数字让他倒吸了一口冷气,难怪厂子连年亏损。
“刘科长,麻烦你去财务科拿一份上个月的成本核算表。”
林涛的语气很平静,但刘科长从中听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半个小时后,林涛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摞厚厚的账本。
黄色的纸张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数据,有些地方还有修改的痕迹。
财务科的小王站在一旁,不时的擦着额头的汗珠。
“林厂长,您看这些账目,有什么问题吗?”
小王的声音有些颤抖。
林涛仔细翻看着账本,每一页都认真阅读。
原材料采购单价、人员工资明细、设备维护费用、电费水费,每一项支出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小王,咱们厂现在有多少人?”
林涛突然问道。
“三百一十二人。”
小王回答得很快,显然对这个数字很熟悉。
“其中生产工人多少人?”
“一百八十人。”
“那其他的一百三十二人都在做什么?”
小王的脸色有些发白。
“管理人员、后勤人员、还有一些辅助工种。”
林涛放下账本,站起身走到窗边。
外面的天空阴沉沉的,几只麻雀在光秃秃的树枝上跳跃。
他想起了红星的分析,生产工人与管理人员的比例严重失调。
“红星,给我一个人员优化方案。”
他在心里无声的询问。
“建议实施岗位责任制,精简管理层级,将部分管理人员转为生产岗位,预计可减少人工成本15,同时提高生产效率。详细人员调配方案已生成。”
林涛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张组织架构图,每个部门的人员配置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他看到了问题的根源,也看到了解决的方向。
“小王,麻烦你再去一趟库房,把上个月的进货清单拿来。”
“好的,林厂长。”
小王急忙跑了出去。
十分钟后,林涛的桌上又多了一份进货清单。
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原材料的采购价格和供应商信息。